《芳华》中的“绒花”是什么花?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2018-01-02

  近日,冯小刚导演的《芳华》上映,刷爆了各大媒体和社交平台,其中,韩红演唱的片尾曲《绒花》也赚足了不少眼泪。该歌曲曲调新颖流畅,富有激情,感情真诚充沛,富有感染力。 

   

  电影芳华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首歌最早由歌唱家李谷一于1979年演唱,曾是电影《小花》的插曲之一,如今因为冯小刚执导电影《芳华》的热映,再度引发了关注。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 

  那是青春吐芳华 

  铮铮硬骨绽花开 

  滴滴鲜血染红它 

  ~~ 

  绒花绒花 

  ~~ 

  一路芬芳满山崖 

  世上有朵英雄的花 

  那是青春放光华 

  花载亲人上高山 

  顶天立地迎彩霞 

  ~~ 

  绒花绒花 

  ~~ 

  一路芬芳满山崖 

  以上为《绒花》歌词。 

  那么,歌曲中提到的绒花是什么植物?究竟有没有绒花这种植物?如果有,它是什么花?  

  仅从歌词上看,木棉、杜鹃、红绒球都比较有可能 

  目前未发现有名叫绒花的植物,电影中也没有出现植物的具体图片。《绒花》这首歌是一个文艺作品,歌词中的绒花是寄托作者思想情感的一个意象。如果作词人是依据某个真实存在的植物来创作的,那么绒花有可能是作者给这个植物的一个代称,这样一来就只能从歌词里寻找线索。 

  “滴滴鲜血染红它”,说明这个植物的花是红色的,而且是颜色较深的红。 

  “一路芬芳满山崖”,“花载亲人上高山”,说明花生长在山上。 

  “绒花” “绒花”,歌曲中重复出现这个词,很有可能代表这个植物的花或者果实带绒毛,或者如绒球状。 

  花颜色深红、生长在山上,花或者果有绒毛,根据以上信息,笔者推测这种植物可能是木棉、杜鹃或者红绒球中的一种。 

   

  木棉花(图片来源于网络) 

   

  木棉的果实(图片来源于网络) 

  木棉,别名英雄树、攀枝花。木棉花较大,花色鲜红至橙红,极为艳丽。木棉在南方较为常见,是广州、高雄以及攀枝花等城市的市花,它还经常生长在云南干热河谷。花掉落后,树下落英纷陈,依旧艳丽。 

  木棉的花虽然没有绒毛,但其果实内充满白色长绒毛,蒴果开裂后,白色绒毛外露,整个果实形如绒球一般,果内绵毛可作枕、褥、救生圈等的填充材料。 

   

  红绒球花(图片来源于网络) 

  红绒球,别名红合欢、朱缨花,属含羞草科朱缨花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冠呈圆球形,伞形花序,花丝艳红色,聚成红色可爱的小红绒球。红绒球的头状花序呈红绒球状,在绿叶丛中夺目宜人。 

   

  杜鹃花(图片来源于网络) 

  杜鹃花,又称山踯躅、山石榴、映山红,系杜鹃花科落叶灌木。全世界的杜鹃花约有900种。中国是杜鹃花分布最广的国家,约有530余种杜鹃花,杜鹃花种类繁多,花色绚丽,不过多为鲜红色或暗红色。不过杜鹃花没有绒毛,这一点不太符合。 

    

  绒花是雪绒花吗? 

   

  雪绒花(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一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叫《雪绒花》,《雪绒花》(Edelweiss)是美国电影和音乐剧《音乐之声》中的著名歌曲,于1959年面世。那么《雪绒花》中的雪绒花和绒花是一种花么? 

  其实,雪绒花是菊科火绒草属这一类植物的总称,雪绒花原产于欧洲的高海拔地区,是著名的高山花卉之一,花色多为白色,中国高山地区也有不少火绒草属植物,但很少作为观赏花卉,根据其形态特征,雪绒花并不是歌曲中所指的绒花。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绒花 

  《绒花》这首歌曲1979年就已经创作,且《芳华》电影以19701980年代为背景,要符合故事的时代背景,所以歌曲中的植物应该是中国本土的,或者有一定的栽培历史。红绒球原产于南美,且多为栽培植物,野外较少。杜鹃花没有绒毛。目前来看,木棉花更加符合这些特征。 

  木棉花又叫“英雄树”,因为它开得红艳但又不媚俗,色彩就像英雄的鲜血染红了树梢,它壮硕的躯干有种顶天立地的壮士风骨。“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滴滴鲜血染红它。”木棉花英雄树的气质跟歌曲中绒花的精神气质也很契合。 

  不过,《绒花》这首歌毕竟是艺术创作,作者是否是基于某一种或某几种植物原型来进行创作的还未可知,笔者也是根据歌词的有限信息,进行了大胆地猜测。 

  其实除了《绒花》,我国的文学艺术创作历来都有利用植物托物言志、抒发情怀的传统,好的作品不仅富有深厚的感染力,也会引发诸多争鸣。绒花究竟是什么?一千个人心中也许会有一千个绒花吧。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