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H-60“黑鹰”,全优的通用直升机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2018-11-12 作者:李小白 |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李小白
策划:毕孝斌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UH-60“黑鹰”通用直升机是美国陆军装备的主力直升机,从首飞至今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在这四十多年中,UH-60“黑鹰”非但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战争的变革走向衰老,反而根据不同领域的需求发展衍生出种类繁多的型号,并广泛出口到世界各地。
UH-60“黑鹰”直升机
目前为止,全球有超过4000架各种型号的“黑鹰”直升机在服役,其中美国陆军是“黑鹰”直升机的最大客户,拥有超过2000架的“黑鹰”。这款优秀的直升机穿越各个战区,历经大大小小的战争,运输兵员物资、搭载突击队员突击作战,还担负反潜、侦察等任务。在民用领域方面,“黑鹰”直升机担负营救任务,为灾区运输物资,同时可以执行消防和边境巡逻工作。是全球范围内最成功的通用直升机之一。
突击队员正从“黑鹰”直升机滑降
UH-60“黑鹰”直升机源于美国陆军名为“通用战术运输机系统”(UTTAS)的计划,来替代UH-1“休伊”直升机。越南战争期间,美军的直升机漫天飞过一个个战区,这是直升机第一次大规模走向战场,大集群直升机几乎成为了越南战争的标志性符号。美国人意识到直升机带来的空前优势是传统地面部队完全无法比拟的,美国陆军甚至认为直升机在未来战场上拥有不可估量的效能。
美国UH-1“休伊”直升机
美国陆军UTTAS计划利用一款新型直升机执行部队运送、指挥控制、伤员撤离以及侦察等任务,同时新型直升机还要有较高的可靠性、顽强的生存性以及较低的使用成本。新型直升机还要能够适应高温、高原飞行环境,具备防弹、防撞的机身结构,能够承受巨大的冲击力,最大程度确保飞行员的生命安全。新型直升机的性能指标远高于UH-1直升机,最终,西科基公司的YUH-60A击败了波音公司的YUH-61A,获得了UTTAS计划的订单。UH-60遵循美国陆军军用直升机以北美印第安部族名称来命名的惯例,被命名为“黑鹰”。
UH-60“黑鹰”通用直升机设有两名飞行员,机长(不等同于机身长度)为19.76米,机身长度则为15.27米,机身宽度为2.36米,高度5.13米。四叶片的铰接式旋翼,旋翼直径为16.36米。主浆毂钛合金锻造制成,层压弹性轴承,部件数量少,维护简便。桨叶中段翼面的前缘下垂,后缘设有调整片,避免前行桨叶遭遇气流分离问题。桨叶使用了大量各类防弹材料,寿命长,耐损伤能力强。尾桨为四叶片,翼型与主旋翼桨叶相同,使用复合材料,位于垂尾右侧,相对轴线左倾斜30度。
吊运轻型火炮的“黑鹰”直升机
UH-60“黑鹰”货舱能够容纳11位士兵或6个担架,直升机空重约4.8吨,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0吨。使用两台通用电气公司的T700-GE-701C涡轴发动机,舱门、整流罩、发动机外壳等部位大量使用玻璃纤维等复合材料。即使是通用直升机,UH-60同样可以加装武器用以自卫,最常见的武器是舱门机枪,用于对地火力压制。可以安装M240机枪、M134转管机枪和GAU-19加特林式机炮。在必要的情况下,“黑鹰”直升机可以利用挂架挂载火箭弹发射巢、AGM-114“地狱火”空地导弹和AIM-92“毒刺”空空导弹。
外挂副油箱的“黑鹰”直升机
变种多样,型号繁多,用途全面,是“黑鹰”家族的优势,“黑鹰”被美国三军以及民用航空广泛装备使用。例如,UH-60A是陆军的原始使用版本,在此基础上发展来的有电子对抗用途的EH-60A,医疗用途的UH-60Q。特种作战司令部装备使用了根据特种作战需求改进来的MH-60G“铺路鹰”直升机,能够搭载特种部队队员进行长距离奔袭、渗透以及遂行战斗搜救任务。美国海军同样装备了衍生型号CH-60“海鹰”直升机,用于舰船补给、海上搜救,支援海军两栖作战,担任人员撤离任务。美国“海豹”突击队执行“海王星之矛”行动时,搭载使用的就是处于保密中的“隐身黑鹰”,成功渗透并击毙本·拉登。
医疗用途的“黑鹰”直升机
UH-60“黑鹰”直升机为美国创造了大量军售收入,出口到世界各地。其中不乏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中,“黑鹰”直升机运送救灾物资、撤离伤员,为抗震救灾做出巨大贡献,是表现最优异的机型。考虑到“黑鹰“直升机的性能优良,中国航空工业也对其进行了深层次逆向研制,来填补国内领域空白。
中国陆军航空兵部队装备的“黑鹰”直升机
目前,美国军方已经开始了下一代直升机的竞标工作,研发UH-60“黑鹰”系列直升机的替代者。下一代直升机将在航速、作战半径上大幅度提升,缩短战场到达时间,拓展士兵作战区域。不过从目前“黑鹰”机群的使用情况来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黑鹰”仍会继续活跃在军、民通用直升机市场。
美国下一代直升机竞标机型之一,采用共轴双旋翼加推力浆的动力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