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chuli.jpg

“三沙永乐龙洞”正式命名 深邃的蓝洞为何如此迷人

光明网 2016-07-28

  近日,经海南省三沙市和专家组评审,三沙市政府正式命名西沙群岛永乐环礁的海洋蓝洞为“三沙永乐龙洞”,探明深度为300.89米,被证实为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该消息一经公布,引起众多人对海洋蓝洞的好奇和关注。

  三沙永乐龙洞

  蓝洞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是否与外海相连?这只深邃、神秘、危机四伏的大眼睛背后又隐藏着多少未知的故事?自古罗马时期,蓝洞就吸引着无数科学家以及潜水客为其倾倒。

  海洋蓝洞是怎样形成的?

  蓝洞分为陆地蓝洞和海洋蓝洞两种,是地球上罕见的一种自然地理现象。海洋蓝洞是伸向海底的一个大洞,或它比周围水域更深的原因,蓝洞独特的深蓝色调更加深邃迷离,神似大海的眼睛,海底昏暗更是为它蒙上一层诡异的面纱。

  早在古罗马时期就有人为它着迷不惜冒险。海洋蓝洞历史悠久,其形成要追溯到200万年前的冰川时代,寒冷天气将水急冻在地球的冰冠和冰川中,导致海平面大幅下降。蓝洞所在的位置曾是石灰岩地带,石灰岩由于溶蚀作用,下面逐渐形成许多岩溶空洞,多孔疏松的石灰质穹顶因重力以及地震原因塌陷,形成一个形似竖井的干涸大洞。当冰川期结束,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入洞覆盖,便形成了海中嵌湖的蓝洞奇景。

  全世界海洋中分布着有许多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蓝洞,按照此前已探明的海洋蓝洞深度排名,还有巴哈马长岛迪恩斯蓝洞(202米),埃及哈达布蓝洞(130米)、洪都拉斯伯利兹蓝洞(123米)、马耳他戈佐蓝洞(60米),此次正式命名的三沙永乐龙洞深度大幅度刷新世界海洋蓝洞新纪录。

  蓝洞是什么样子?

  三沙蓝洞剖面示意图

  可见,蓝洞的形状并不是直上直下的深井状,根据新华社报道,三沙蓝洞口径为130米,洞底直径约36米,是曲折向下延伸的。目前,还尚未观测到该蓝洞与外海相连通,洞内水体也无明显流动。

  洪都拉斯伯利兹蓝洞示意图

  洪都拉斯伯利兹蓝洞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下洞穴,拥有近乎完美的环状外形,洞口周围有两条珊瑚暗礁环绕。

  目前,已探明与外海相连的蓝洞有塞班岛蓝洞和马耳他蓝洞。潜水客们最熟悉的塞班岛蓝洞是陆地蓝洞之一,洞底有3条水道,顺着水道可以通向太平洋,同时,由于光线从外海透过水道进入洞中,洞内水池也呈现出淡蓝色的光泽,风景十分美丽。马耳他蓝洞则十分奇特的藏在悬崖后面,宽仅10米,深为60米,洞中有一条狭长的缝隙,通过缝隙能通向广袤的大海。

  

  三沙永乐龙洞洞内探索画面

  蓝洞中是否有未见过的神秘生物呢?据报道,经过目测,三沙永乐龙洞洞内上层发现与周围海域相似的20多种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100米以下的水里没有氧气也没有发现生物体,是否会有神秘生物也仍然是个谜。最大的蓝洞伯利兹蓝洞洞内钟乳石群交错复杂,伴有大量鲨鱼巡视守护。水下可以看到大型钟乳石和石笋,有的甚至达到12米长。潜水越深,水质越清,地质结构越复杂难懂。

  巴哈马迪恩蓝洞内没有很多的海洋生物,但被碧绿的植被以及白色的海滩环绕,是自由潜水者的天堂。蓝洞是水中的天堂和地狱,埃及的哈达布蓝洞出名的原因就是因为已有许多潜水者曾在此丧生。

  由于海洋蓝洞是封闭的,水体无法循环流动,一旦潜水员靠近洞内表层便会引起水下沙尘暴,能见度瞬间为零。若继续深入,会发现水中微生物代谢出的剧毒硫化氢让水体呈现橙黄色,再深入便是十分危险的无氧层。

  在其底部的无氧层中,海洋生物难以存活,却能将生物骨骼完好的保存下来,因此,具有极大的科学研究价值,被誉为“地球给人类保留宇宙秘密的最后遗产”。

  隐藏了多少未知的秘密?

  科学家曾从蓝洞中发现过许多远古化石残骸。除此外,研究人员还曾根据伯利兹大蓝洞中提取出的沉淀物样本分析出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

  据记录,2010年7月22日,多米尼加考古学家在蓝洞中发现三千年的猴子头骨化石。潜水员曾在“锯木厂水洞”沉淀物中找到依据棱斑鳄鱼头骨。科学家曾从蓝洞中找到保存完好的玛雅人头骨。

  古代玛雅人大多靠石灰石岩坑中蓄积的雨水度过干旱时期。研究人员发现从大蓝洞中提取出的某一沉淀物样本所处时间正是玛雅文明衰落的时期,通过分析该样本中的相关元素说明该时期干旱比以往持久,在长时间持续的干旱环境中,很有可能耗尽了储存的饮用水,引起了水资源危机,随之引来饥荒、动荡和战争。

  这幅海洋的深蓝色瞳孔似乎看遍了地球的变化,又将古老的故事埋进最深处。蓝洞向来是众多探险者最爱的地方,三沙永乐龙洞是否会成为另一处潜水探险地,又给人们留有什么秘密,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光明网 王焕君综合)

  

责任编辑:lijia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光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