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航母三大进步科普中国网 2016-08-11 |
日前,一张国产航母的“卫星谍照”在网络上流传。同时有消息称,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在大连造船厂完成了舰艏的安装,主舰体部分已接近完工。这是国产航母自2015年首次曝光以来,时隔一年后的又一重磅消息。
7月,中国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公开表示,首艘国产在建航母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按计划推进。
相比辽宁舰,国产新航母有了哪些变化?舰艏安装意味着什么?何时能够列装服役?针对国产航母的一系列问号,笔者独家连线海军军事专家李杰以及海军作战与装备专家王云飞,让我们一起大胆猜想国产航母到底什么样。
突破
滑跃飞行甲板上翘12度 可缩短舰载机起飞距离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的加速建造,体现了中国造船工业强大的实力,也说明国产航母的设计方案相当成熟。”李杰表示,现代化建造航母跟传统航母建造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采用了分段式建造的手法,即先分段建造再整合组装。而此次舰艏的安装,主要是针对滑跃式飞行甲板的拼接。因此,这也意味着要把整个航母的整个飞行甲板贯通起来并拼接完成。
“上翘角度是根据舰载机上舰之后,一系列试飞所获得的数据,这也是辽宁舰的科研成果。”针对舰艏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上翘12度的滑跃飞行甲板,李杰认为,上翘12度,对于国产航母来说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因为它可以大大缩短舰载机的滑跑距离,对于国产航母而言两条滑行跑道分别长105米和195米,舰载机可以腾出更多空间来装载航空燃料、弹药和零备件。
动力
选取成熟理念技术 暂不采用核动力
“要建造核动力航母需要方方面面成熟的技术。”李杰表示,由于这是中国的首艘国产航母,可能在建造过程中趋向于更为稳妥,先解决有无问题,尽快装备部队。因此可能会使用成熟的设计和理念。
而我国的舰船用核动力,相对于美俄来说比较落后。至于双舰岛设计、电磁弹射器、全电力推进等当今航母设计的先进技术理念,在这艘航母上可能不会运用。不过,在航母的舰载武器和电子设备方面,很可能使用最先进的系统。
李杰认为,第一艘国产航母的舰岛应该会有不小的变化,采用隐形化设计、调整电子设备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已是大势所趋。相较于现役的辽宁舰,在建的第一艘国产航母形成战斗力的周期会更短。
定位
满足中远海海上作战需要 较辽宁舰有三大进步
从公开报道来看,首艘全国产航母被称为001A型航母,标准排水量在55000吨,满载排水量在67000吨左右,这说明这艘国产航母和辽宁号差异不会很大。
“辽宁号航母与国产航母最大的区别在于两者定位属性不同。”李杰认为,辽宁号航母主要担任科研和训练任务,必要时可具备作战功能。而新的国产航母从定位上来讲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将来主要为执行新的作战任务服务,特别是中远海海上作战的需要。
而在王云飞认为,与辽宁舰相比,建造中的新航母最主要的进步有三个方面,一是有更大的机库容量,因为瓦良格舰原设计有舰空导弹,占用部分机库空间,而新航母无此设计;二是机电系统适配性要更好,辽宁舰机电系统有的是用原设备,有的是后加装的,在改装设计时各项战术技术指标必须有取有舍,而国产航母从一开始就进行整体设计,能发挥现有设备的最大效能;三是信息电子系统,比如航管系统、战场感知系统等,国产航母又有了最新发展。
进度
一年完成主要舰体建造 2018年左右交付海军
“从世界范围来看,航母的建造需要六年以上的周期”。海军作战与装备专家王云飞认为,一年时间内完成主要舰体建造,在世界现代航母建造史上没有先例,这充分展示了中国造船技术的巨大进步。航母的舰岛究竟是下水前还是下水后装,视情况而定。如果最近曝光的舰艏安装是真实的情况,那么,正在大连建造的国产航母,目前虽然没有装舰岛,但模组已经完成,因此可以根据船坞需求,决定下水的时间。
王云飞认为,就中国航母技术展望而言,下一步在电磁弹射、燃气动力或核动力、新型作战飞机、固定翼预警机等方面,都是值得期待的。同时,舰艏安装到位后,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的舰体建造基本完成。下一步将转入舰岛安装和下水舾装阶段,到目前为止,网上还没有出现过关于舰岛的任何图片,但相信其建造工作早已开始,建造完成后或将以整体吊装的方式安装到舰体上。
而军事专家李杰认为,由于采用了模块化分段建造再整体拼装的新技术,新航母的建造周期已大为缩短,按正常的时间表推算,大约2017年前后应该可以下水,之后将进行相关舾装,预计在2018年左右,首艘自制航母就能够交付解放军海军。
责任编辑:李阳阳
上一篇:钟表:最实用的计时工具
下一篇:最强大两栖攻击舰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