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害化粮用蚕豆高产技术要点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21-03-23

  蚕豆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生产区域性强,是人们重要的食物来源和经济来源,也是大众健康食物资源之一和农业出口创汇的品种之一。蚕豆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寒、耐旱,并有固氮养地能力,是发展优质、高效、可持续农业不可替代的作物,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本文根据蚕豆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山西省蚕豆生产技术,从产地环境、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贮藏、生产记录等方面,阐述了无公害粮用蚕豆生产技术要点。

  1   产地环境1.1   产地选择生产基地须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远离工矿区和公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产地周围 5 km以内没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污染源。1.2   气候条件年有效积温 2 100 ℃ 以上,年平均降水量 350 mm 以上。1.3   土壤条件选择耕层深厚,排灌良好,pH值 6~8,黏壤质、疏松、肥力中等的非连茬地块。1.4   空气条件产地空气质量中总悬浮颗粒物日平均量小于0.3 mg/m3,二氧化硫日平均量小于0.15 mg/m3,二氧化氮日平均量小于0.12 mg/m3,氟化物日平均量小于7 μg/m3。1.5   水质条件灌溉水质量中pH值应在5.5~8.5之间,化学需氧量小于300 mg/L。总汞量应小于0.001 mg/L,总镉小于0.005 mg/L,总砷小于0.1 mg/L,总铅小于0.1 mg/L,氟化物为2.0~3.0 mg/L之间,铬(六价)小于0.1 mg/L。

  2   播前准备2.1   品种选择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优良品种。2.2   种子处理播前晒 2~3 d,用含钼、硼的微肥拌种或浸种,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 0.3% 拌种。3   播种3.1   播期一般于 3 月下旬至4 月下旬,5 cm 地温稳定在 8 ℃以上时播种。3.2   播种方式点播或条播。3.3   播种密度点播,按行距 40~50 cm,穴距 25~35 cm,每穴点播种子 2~3粒;条播,按宽窄行播种为宜,宽行 50~60 cm,窄行 30~40 cm,株距 15 cm。留苗密度为10 000~15 000株/667 m2。

  4   田间管理4.1   查苗补种子叶出土后,及时进行田间查苗。发现缺苗断垄,立即补种。4.2   中耕除草中耕3次:第一次苗高 6~7 cm,结合间苗浅耕;第二次苗高 15~20 cm,剔除苗间杂草;第三次开花前,结合锄草,起土培垄。4.3   摘除早花如有早花,及时摘除,促分枝结实。4.4   整枝打尖株高达 25~40 cm 时,打去主茎顶端,剔除细、弱无效分枝,留健壮枝 3 ~ 6 个,使侧枝分开,有利于通风透光多结荚。当蚕豆进入盛花后期,应及时打顶,促进豆粒充实饱满。4.5   灌水防旱在现蕾期、开花期、结荚期,视情况灌水 1~2 次,保证水分供应,速灌速排。

  5   施肥5.1   要求重基肥,轻追肥,适当追施根外肥;重磷钾,轻氮肥,少量喷施微量元素肥。5.2   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每 667 m2施腐熟农家肥 1 000~2 000 kg、过磷酸钙 40~50 kg、草木灰 50~75 kg 或硫酸钾 5 kg。用集中施肥法进行沟(穴)施或作盖种肥。

  6   病虫害防治6.1   防治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科学应用化学防治技术,达到无公害大豆安全、优质、高产的目的。禁用剧毒、高毒农药。6.2   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培育无病虫壮苗,增强抗病虫能力,合理轮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间套作,冬天铲除田边和田间杂草寄主,减少越冬病虫源。清理病虫枝叶,集中销毁。适期播种,使蚕豆生长避开病虫害高发期。6.3   物理防治用频振灯诱杀害虫,按照灯管功率15 W 的单灯控制半径120 m 进行布灯,高度为杀虫灯接虫口离地面 1.5~2 m;利用黄板诱杀蚜虫,每667 m2悬挂规格为 20 cm×25 cm 或 25 cm×30 cm 的黄板40~60张。6.4   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如七星瓢虫、食蚜蝇等,发挥其对有害生物的自然控制作用。6.5   化学防治6.5.1   蚕豆象用 2.5% 溴氰菊酯乳油 2 000 倍液或 20% 高氯·马乳油 1 500 倍液喷雾防治。6.5.2   蚜虫用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 500~2 000 倍液或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 2 000 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好。6.5.3   斑潜蝇用 1.8% 阿维菌素乳油 3 000 倍液或 48% 毒死蜱乳油 800~1 000 倍液喷雾防治。6.5.4   大豆孢囊线虫病于播种前,每 100 kg 种子使用 35.6%的阿维·多·福悬浮种衣剂 355~445 g,进行种子包衣。6.5.5   赤斑病发病初期,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1 000 倍液喷施,或 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或 65%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 800 倍液喷雾,隔 7~10 d喷1次,连续防治 2~3 次。6.5.6   枯萎病播前用 56 ℃ 温水浸种 5 min,或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浸种 10 min。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 份与 50 份细干土混匀,撒在苗基部,每 667 m2 用量为1.5 kg,或在发病初期往植株茎基部喷淋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隔 7~10 d 喷 1 次,连续防治 2~3 次。6.5.7   锈病发病初期,用 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800~1 000 倍液喷雾防治。6.5.8   根腐病发病初期用 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喷洒植株茎基部,隔 7~10 d 喷 1 次,连续防治 2~3 次。

  7   收获7.1   收获时期当叶片凋落、中下部豆荚变成黑褐色时即可收获。收割后田间堆放,后熟 5~7 d。7.2   脱粒选择晴天,轻晒脱粒,反复翻打干净。脱粒后轻晒,防止霉烂、变色。

  8   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贮藏产品安全检测指标执行农业部办公厅文件《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杂粮类》的规定。水分低于 12.5% 后入库贮藏。仓库需有良好的防湿、隔热、通风、密闭性能,防霉变、虫蛀和污染。

  9   生产记录建立无公害粮用蚕豆生产档案,详细记录投入品名称、有效成分、登记证号、防治对象、使用量、使用方法、使用时间、使用地点及面积、人员、安全间隔期等信息。生产档案至少保存2年。

  编辑:韩风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研究员 梁宗栋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