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陇德:提高健康素养,很多时候只是举手之劳科普中国网 2018-09-27 |
编者按:“现在我每天都要坚持力量训练一个半小时。建立锻炼习惯已经20多年了……”眼前这位古稀之年的院士在访谈间隙,向我们透露了他健康的“小秘密”。和其他同龄人不同,他坚持力量训练、健康饮食、周末也会睡个懒觉,这样的生活节奏让他整个人充满活力。近日,科普中国网走近王陇德院士,听他讲述如何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健康教育应从孩子抓起”
健康素养是一个基础问题,应当从孩子的教育着手, 王陇德表示,一个人的饮食习惯通常都是从幼年就开始形成,这时候家庭的生活习惯就起到了直接影响作用。
青少年时期也是行为和价值观念形成的时期,可塑性强,通过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可以建立健康行为、改变不良习惯。帮助青少年从小发展各种认知能力和行为技能,理智的选择健康生活方式,更好的应对未来的健康挑战。
“我们的科普工作还远远不够”
“打针西瓜”“避孕药黄瓜”“毒粉条”等新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出江湖,混淆视听,虽然有的穿了马甲、换了皮囊,但谣言的本质依旧没变。同样的谣言反复出现,每次都会有媒体、专家进行辟谣,但却始终无法得到扼制。究竟是为什么?对此,王陇德院士坦言,我们的科普工作还远远不够,科普知识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人们学会辨别谣言的方法,具备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
王陇德称,提高公民健康素养首先是政府的责任。习总书记曾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当前我们要“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这要求政府制定管理政策,促进健康素养的提高。
“曾有新闻爆出根本不是医生的人,却以医学教授、老专家等专业身份出现在各种电视台做健康科普,我们要杜绝这种现象的出现。”王陇德进一步强调,要从科普人员的门槛开始监管,杜绝“伪科学”的来源,再从发布的程序严格审核,一步步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
其次是整个社会的努力。王陇德表示,很多事情都是举手之劳。比如,在单位食堂建个“健康小屋”,摆个体重秤,放台血压计,墙上张贴一些宣传健康知识的招贴画,向大家科普什么样的饮食结构对人有益。再比如,商家可以在饭店桌子上放一个小摆台,宣传高油高盐会引发什么疾病,饮酒过度又有何健康危害,这些生活中的细节都可以影响人们生活方式,事实上这些也都不难,只是少有人着眼于此。“还是那句话,我们在科普知识的传播上,做得太少。”
此外,王陇德也指出,“目前我们的科研人员,主要还是做研究,科普只能抽空去做。这是因为在人才评价体系里,做科普是不被当作职称评审条件的。所以很多专业人员不愿花时间在科普上。但科普又很重要,科技和科普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两翼,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专业人员多做科普,才能真正让科技和科普并肩行走,全民科学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