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科学家”第26期专题活动成功举办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 2020-09-22 |
2020年9月20日,中国科协科普部主办、果壳承办的“我是科学家”第26期专题活动在天津成功举办。
在活动现场,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王雯,北京科技大学能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李子富,两位演讲嘉宾分别从环境毒理学和厕所与水处理创新角度,分享了环境背后的科学和故事,向公众展示了环境领域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活动现场,200多位热爱科学的观众在现场聆听了科学家的演讲,观众分布在各个年龄层,来自不同行业的观众带着不同角度的问题,踊跃与演讲嘉宾互动。线上直播点击量超154.5万。
演讲海报
在题为《蹂躏完一代代实验动物,我意识到这是一门找茬的科学》的演讲中,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王雯分享了污染物和生物毒性的故事。她在演讲中指出,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污染物对环境中各种生物的毒性及其在生物间的传递,远比传统毒理学复杂。作为环境毒理学家,需要不断质疑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物质是否具有毒性。“我们做研究的过程就像一次次‘找茬’,‘找茬’失败虽然从事业角度不是一个好结果,但起码证明了产品的安全。”
演讲嘉宾:王雯 | 摄影:Vphoto
北京科技大学能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李子富的演讲题目是《我原想研究干净的水,结果在厕所里越走越远》。“厕所并非仅仅是如厕的场所,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单元,我们不应长期忽视它。”李子富结合举办大赛激发厕所技术创新、制定厕所ISO标准、参与武汉方舱医院厕所方案建议等丰富经历,讲述了这场与每个人都相关的“厕所革命”。
演讲嘉宾李子富 | 摄影:Vphoto
“我是科学家”项目通过为科学家搭建演讲平台,并通过新媒体阵地广泛传播,向公众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在科学家群体中形成了示范传播效应。
项目至今已举办线下演讲活动26期,有111位科学家登上演讲舞台,其中包括叶叔华、王志珍、王贻芳、丘成桐、高福等知名院士参与过演讲的科学家不仅表示了对项目的肯定,也积极推荐身边的同事参与科普,极大地促进了科学家群体参与科普的热情。同时,科学家亲自科普的形式,拉近了科学家与公众的距离,不仅传播了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也树立了公众心中科学家平易近人的形象。
扫描Vphoto二维码,即可查看现场精彩照片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