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冠肺炎康复者心理健康

科普时报 2020-10-17 作者:李 苹

  用什么样的机制来解决呢?陆林说,从国家层面的重视、专业队伍的建设、家庭成员的关心以及全社会的包容和接纳等方面,营造出一个共识和关爱的氛围,这样更多的患者就能够及时得到救治、得到治疗。

  数据显示,新冠肺炎患者的抑郁、焦虑、失眠和急性应激的发生率分别为75%、71%、68%和71%。以往研究表明,SARS患者康复出院2年后,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患病率会接近50%,陆林判断:“未来2~3年,新冠肺炎感染者的心理健康情况需要得到高度关注。”

  为了降低疫情带来的次生灾害,帮助减轻疫情后部分民众和一线医务人员出现的精神心理问题,9月2日,陆林院士疫后综合征工作室落户武汉市武昌医院,这也是全国乃至全球首个疫后综合征工作室。

  为何选择落户在武汉市武昌医院?陆林院士介绍,武汉市武昌医院南湖院区精神心理科是省级重点专科,为武汉市35所高校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与咨询服务。在这次疫情中,该院精神心理科400多名医护人员及精神疾病障碍患者是“零”感染,开通的心理热线(88113315)已经为1253名求助患者提供了线上援助,具备相应的基础和实力。

  目前,为精准服务有需要进行心理康复和疏导的患者,以武昌医院为中心,各医院和各级政府联合起来,将心理精神援助工作辐射到各个社区,并通过线上+线下共同为居民提供专业建议和指导。

  陆林院士呼吁,全社会要形成一个对新冠肺炎正确认识的氛围,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与大众一样,都是健康的。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到疫后综合征,给予有需要的患者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对于明显感觉到痛苦、不能正常生活、明显偏离常态的民众,一定要找专业医生接受治疗,“心理问题如果及时救治,绝大部分都是可以治好的”。陆林院士表示,我们要发自内心地关爱各种各样的精神心理问题的患者,给他们关爱、支持、帮助,要做一个有大爱的人,这样才能够共建和谐友爱的社会。

责任编辑:xujinghui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时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