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新识

科普时报 2021-04-18

  前庭系统是维持人体平衡的重要系统之一,研究发现,前庭功能障碍增加31%的全因死亡风险、59%的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和39%的癌症死亡风险。

  研究者表示,如果平衡功能障碍与全因死亡、心血管病死亡及癌症死亡风险增加有因果,还有必要探究一下多组分锻炼项目是否有助于改善预后。
  晚睡晚起,慢性心衰风险高
  睡眠不足的危害几乎人人都能说出几条来,可是,如果睡眠时长固定,“晚睡晚起”和“早睡早起”哪个更有利于健康呢。一项研究显示,“晚睡晚起”对于健康来说可能更不利。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研究人员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工作日晚睡和晚起,即晚上11点后睡觉,或早上8点后才起床,慢性心衰风险均显著增加。
  睡眠心脏健康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该分析纳入4765人,其平均年龄为63.6岁,男士占46.3%。平均随访11年期间,10.9%的受试者报告首次诊断慢性心衰。
  分析显示,与工作日晚上10点至11点上床睡觉的人相比,12点后以及11点-12点上床睡觉的人出现慢性心衰的风险分别增加56%和25%。
  分析表明,对于每晚睡6-8小时的人来说,晚睡的心衰风险尤其高。晚上12点后、11点-12点睡觉的人,出现慢性心衰的风险较10点-11点睡觉者分别增加109%和49%,10点前睡觉的人出现慢性心衰的风险也增加50%。
  另外,研究者还发现,工作日晚起也有心衰风险。与早晨6点前起床的人相比,8点后才起床的人出现慢性心衰的风险增加53%。
  研究者表示,对于有心衰风险的人,尤其每晚睡6-8小时的人来说,晚上10点-11点睡觉以及早晨8点前起床,可能是最合适的。
  “低质量”碳水,比高脂饮食更可怕
  大家都知道、高热量食品是不健康的,其实,对人体伤害更大的是“低质量碳水”饮食。
  近日,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常吃低质量碳水化合物会大幅增加心梗、中风等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
  血糖生成指数(GI)高的低质量碳水化合物食物,也叫高血糖指数食物,即被食用后消化快、吸收率高,从而导致血糖快速升高的食物;与此对应的是低血糖指数食物,即食用后在胃肠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有助防止餐后血糖升高的食物。
  该研究纳入对全球近14万名年龄在35岁-70岁之间的参与者,平均随访时间为9.5年。研究人员采用针对性的食物调查问卷了解人们的饮食摄入量,并基于七大类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摄入量,来估算人们饮食的血糖指数(反映某种食物对血糖升高的影响)和血糖负荷(整体饮食中不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对应血糖指数)。
  这七大类含碳水化合物食物的平均血糖生成指数(GI)分别为:非豆类淀粉类食物93、含糖饮料87、非淀粉类蔬菜54、水果69、果汁68、豆类42、乳制品38。
  经分析发现,既往有心血管疾病的参与者中,高血糖指数饮食发生心血管事件死亡的风险增加50%;没有心脏病史的人,这一比例也要增加20%;肥胖(BMI≥25)的参与者与上述结果的关联性,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的参与者。
  研究人员表示,富含水果、蔬菜和豆类等高质量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更为有益。
  (康健) 

责任编辑:刘帮勇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时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