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设计利用粘性细菌生物膜来捕获微塑料的方法

cnBeta.COM 2021-04-29

  据外媒报道,塑料污染的普遍性使其成为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最近我们看到微生物可能为我们提供帮助。这包括发现可以快速分解PET等普通塑料的细菌,或者发现可以嵌入塑料中的酶,使其在使用后几天内进行生物降解。另一个例子来自中国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他们设计了一种利用粘性细菌生物膜来捕获微塑料的方法。

  像购物袋、渔网和汽水瓶这样的塑料垃圾对环境来说是一个明显的问题,但是当这些物品被分解时,它们会分离成微小的碎片,而这些碎片是非常难以追踪的。

  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些微塑料可以改变人类肺部细胞的形状,并导致鱼类出现动脉瘤,因此,围绕这些微塑料的潜在健康影响的证据开始变得更加清晰。研究还表明,微塑料在被小型海洋生物摄取后可以进入食物链。

  香港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们展示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借助一种名为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菌来捕获微塑料进行回收。尽管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铜绿假单胞菌因其对抗生素的抗药性和引起一系列感染的能力而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但这种常见的细菌因其对材料的定植能力和分解其某些化学成分的能力而引起了塑料研究人员的兴趣。

  像所有的细菌一样,铜绿假单胞菌通过聚集在一起形成菌落,为自己建立起一个被称为生物膜的保护屏障。科学家们在一个装有微塑料的生物反应器中进行了实验,把这种生物膜作为一张网,看看它们是否能捕获这些微小的颗粒。他们发现,这种薄膜使微塑料颗粒聚集在一起,然后下沉到反应器的底部,便于收集。

  研究作者刘洋说,通过在混合物中加入一种特定的基因,然后可以使生物膜分散颗粒,“这样可以方便地将微塑料从生物膜基质中释放出来,否则很难降解,而且成本很高,这样微塑料以后就可以被回收利用”。

  该团队认为这是一个概念验证,但设想这种方法可以在污水处理厂找到用途,以防止微塑料渗入海洋。这将涉及到在这些环境中找到其他细菌类型,这些细菌可以形成对微塑料有类似影响的正确类型的生物膜,以及在之后分散颗粒的天然化合物。

  刘洋表示:“当务之急是开发有效的解决方案,捕获、收集、甚至回收这些微塑料,以阻止我们自然环境的‘塑化’,”他周三在微生物学会的年会上介绍了这项研究。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cnBeta.COM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