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碳排放,到底行不行?科普中国中央厨房 2021-05-19 |
图虫创意
“节能减排”一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环保口号,在气候变化危机下,它比以前更迫切了。如何践行减排呢?种树够吗,有多大用?清洁能源完全取代石油煤炭,阻力在哪里?理想能源存在吗?
在4月22日的科普中国-未来耀科学“世界地球日”特别直播中,北京林业大学的刘晓东教授,和中科院物理所清洁能源实验室的牛耀申博士,对此进行了全面解读。
种树能遏制气候变化吗?
我们常听一个词,叫“碳足迹”。刘晓东介绍,“碳足迹”就是人类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碳排放。例如,城市中的汽车尾气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就属于“碳足迹”。
还有一些我们不常提到的,牛耀申介绍,畜牧业中牛羊等食草动物,也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动物吃了大量的纤维素后,会打嗝或放屁,从而造成大量温室气体(甲烷)的排放。
而种植绿色植物,通过大自然来解决大自然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固碳方法。
刘晓东介绍,植物固碳,主要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和二氧化碳形成碳水化合物,释放氧气的这样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也维系了整个地球生命系统的运转。在没有受到例如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侵扰下,植物固碳可以实现对碳的长期固定。因此,植树造林是一个非常好的固碳手段。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在身体力行、植树造林。例如在“十三五”期间,参与植树造林达到26亿人次,植树116亿株。根据文献,每3年林木增长1立方米的蓄积,就可以固定1.83吨的二氧化碳,由此估算可知,这些人工林的固碳量十分庞大。
再如2012年北京百万亩平原地区造林的计划被提出后,仅仅到了2015年,北京的林地面积就已增加115万亩。同时过去十年间,中国新增的森林面积达到7000万公顷,位居世界第一。而中国也已成为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因此,中国通过人工造林为全球的固碳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除了陆上绿植,海洋生物也对固碳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生物包括藻类,一些化能合成细菌。它们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但是相比于森林,海洋中的浮游生物虽然固定了很多的碳,但是其中的大部分碳又会很快归还到大气中。
同时,如果藻类繁殖过快,还会造成水中氧气含量的下降,导致赤潮等危害生态系统的问题。因此,这样来看,通过海洋的沉积性循环的方法来固碳的话,尽管也能起到一些重要作用,但是其固碳能力依然无法与森林相匹敌。
海洋藻类也能固碳,但不如森林长效。|图虫创意
雨林也可能增加碳排放?
虽然森林固碳作用明显,不过,在某些时候也可能产生反作用。比如亚马逊雨林作为天然氧吧、地球之肺,其分布范围共跨越9个国家,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将近五分之一。但在一些情况下,雨林也会反过来助长气候变暖。这是怎么回事呢?
刘晓东介绍,热带雨林每年的降雨量一般都在1000毫米以上,这种雨林被认为很少会着火。但其实雨林也分雨季和干季,干旱的条件就容易引发雨林大火。森林火灾常常被比喻为光合作用的逆反应,这是因为森林火灾燃烧植物固定的碳水化合物,消耗氧气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如果森林不复存在了,它所固定的二氧化碳也就被重新释放了,这就会引起例如二氧化碳倍增这样的问题。
同时因为雨林所处国家的森林开发政策,雨林的林地被允许采伐后种植农作物,甚至饲养牲畜,饲养的牲畜会加大温室气体例如甲烷的排放。再者刀耕火种的过程中存在人为的燃烧,会导致大量二氧化碳产生。
还有研究提到,雨季时亚马孙流域的水位上升,洪水随之淹没大量林地,造成土壤中各种甲烷菌活性增强 ,也会导致大量的甲烷气体产生。还有人工修筑水坝、开发航运,造成湿地面积增加,也会导致类似后果。种种这些或自然、或人为因素,均会导致局部雨林从“氧吧”变为“碳吧”。
因此,严格管控森林火灾,不去过度开发雨林资源,就是守护“地球之肺”的最好方式。
各种因素导致的雨林破坏,都可能反过来助长气候变暖。|维基百科
使用清洁能源,行不行?
自然固碳虽然长效,但速度有限,跟目前的碳排放速度相比几乎差了一个数量级,因此,使用清洁能源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是目前的主要方向。
清洁能源是什么?牛耀申介绍,我们常说的清洁能源指的就是绿色能源,它主要包括核能以及可再生能源。核能使用过程中虽然会产生放射性物质,但不造成碳排放,所以它被归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水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等等,都被划为清洁能源一类。这些能源的使用都不会造成碳排放。
而人类在利用这些清洁能源时,可以将其以一定的方式储存起来,以备之后的使用。最常见的就是电能 。
以核能为例,它的储存方式就是烧水,将能量转移到水中,然后用蒸汽驱推动汽轮发电。这与燃煤烧水发电的火电原理如出一辙,但是相比较之下,核能发电的过程中不会产生碳排。再以太阳能为例,太阳能板会基于供电效应,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当然我们日常接触更多的是太阳能热水器,它可以直接把太阳存储为热能)。还有风能,直接让风驱动风扇发电。其他比如潮汐能和地热能,也都大同小异。
不过,不产生碳排是一回事,各种清洁能源都会存在另外一些问题。例如核能的放射性,可能会对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再如氢能,作为一种十分干净的清洁能源,在其燃烧后只会产生水,但因为氢气储存时,需要把气体压缩固定再去使用(做成氢燃料电池),因此难度较大,成本也较高,同时还伴随着一些潜在的危险,因此现在并没有过多发展。
各种清洁能源,都有各自的难题。|图虫创意
所以说,还是要不断加大清洁能源研发投入、降低使用成本、提升储能技术,才能为未来清洁能源的使用铺就更广阔的道路。
而要说理想能源,从现在来看,单说看好某一个能源,都有点不太现实。目前还没有一种能源可以称得上是理想能源。可能,最好的情况就是多种清洁能源都参与,一起发挥作用。
因为像水能、风能、太阳能这些自然能源,也都有各自局限性。比如,水能,建水电站,它有地理依赖性;太阳能,白天有太阳,阴天没太阳。这个又涉及到储能的问题,这可以说是目前新能源的最大窘境。
所以理想情况,应该是让各种能源优势互补,有效方法就是能源联网。电力系统有一个“智能电网”的概念,就是将电网智能联网,哪里需要用电,就通过电网把电送到哪里,从而也就消除了清洁能源使用的地域限制;再加上储能技术,谷电峰用,就是将用电低谷时发的电,放到用电高峰的时候用,就可以缓解供电紧张。
个人如何践行减排呢?
目前我国的能源转型一直在稳步进行中。一个数据是,去年(2020年)我们的全年火电装机总量下降到了50%以下。国家电网公司做了一个分析,到2050年清洁能源的比重将达到80%,它将帮我们减少数百亿吨的碳排。这是一个很乐观的情况。
能源转型主要靠政策、技术推动,那我们个人应该如何践行减排呢?
牛耀申介绍,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事情开始。有一些事实可能我们很少注意。比如,时尚行业会产生很多的碳排放。例如,牛仔裤的生产就需要反复的染洗,这一工艺过程会产生大量碳排。
再如刘晓东介绍,节约粮食、尤其是高碳食物也会减少碳排放,——当然,这里的高碳食物指的是牛肉、牛奶这种“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碳排”的动物性食物,相对而言,素食就是一种低碳食物 。还有日常通勤乘坐公共交通或者步行,减少开车,减少乘坐飞机,也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另外,日常生活中也要节约用电。
现在“碳中和”已经上升到一种长期国策。只要每个人身体力行一点点,碳排放就可以得到可观的减少。
结语
2021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虽然人类仍然面临重重环境挑战,但庆幸的是各界也在积极解决问题。联合国于2016年正式通过了《巴黎协定》,世界各国结成统一战线,对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发出声音。爱护绿地,倡导低碳生活,理解并支持清洁能源发展,我们从现在就开始进行。
整理 | 李 瑞
责编 | 高佩雯
来源 | 未来耀科学“世界地球日”特别直播
责任编辑:王超
上一篇:韭菜风味形成机制获揭示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