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科教兴国,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科普时报 2021-06-05 作者:王渝生

  1921-2021 奋斗百年路·科技之光

  “科教兴国”,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新创的一个四字成语,顾名思义:发展科技、教育,使国家强大、振兴。

  从197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初期,党中央关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是教育”的核心思想,成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坚实理论和实践基础。

  1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确立科技和教育是兴国的手段和基础的方针,大大提高了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对科技和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其具体内容的理解。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在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增强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与教育。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

  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尊师重教。要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以适应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要在全社会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鼓励创造发明,开展群众性科技活动,形成学科技、用科技的新风尚,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同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列为今后15年直至21世纪加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

  为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农业、工业、国防、财贸等行业和部门都提出了依靠科技振兴行业的发展战略。各省、市、自治区及各地(市)、县(市)也制定了科教兴省、科教兴市、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针。1996年,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成立,各地方随即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或科教兴省(区、市)领导小组。

  受到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中国科学院提出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争取在战略高技术、重大公益性创新和重要基础前沿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带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我国科学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创新贡献。

  1998年经中央批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成立,并于6月9日举行第一次会议。在科教兴国战略指引下,1999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飞试验圆满成功;2000年,中国科学家参与人类基因组测序圆满完成任务,使我国成为20世纪继1940年代美国曼哈顿原子弹工程、1960年代美国阿波罗登月工程之后,1990年代由美、英、德、法、日、中6国科学家共同完成的第3个世界科学工程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2002年,中国科学家率先绘出水稻基因组精细图;2003年,中国首次载人航天获得圆满成功;2004年,我国研制成功10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xujinghui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时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