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马兰草造纸:农场牛羊肥,马兰草纸俏

中国科学技术馆 2021-06-25

  1939年9月,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包括禁止纸张和亚麻等物品输入,造成延安和边区造纸原料紧张。书籍报刊无法大量印刷,抗战文化、新闻宣传、学校教育和日常办公等工作得不到有效保障。

  为了冲破敌人的封锁,边区政府安排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工程师华寿俊尽快造出纸来。华寿俊带领技术人员对造纸原料进行了多种尝试,最终选用了边区非常常见却看似无用的马兰草,并用其造纸获得成功。马兰草纸不仅解决了当时用纸困难的局面,更为《解放日报》的印刷、整风文献和党的七大文件提供了充分的纸张保障。

  朱德总司令曾作诗“农场牛羊肥,马兰造纸俏”来表扬他们的丰功伟绩。华寿俊因在马兰草造纸的贡献,获得“劳动英雄”的称号。

  

  马兰草是如何变“马兰纸”的?

  1939年11月,边区政府安排华寿俊到陕甘宁边区的振华造纸厂工作,任务就是提升印刷纸张的质量,解决边区新闻刊物、文件、教学书本等印刷用纸的难题。

  华寿俊等人先后试过稻草、麦秆、高粱秆等,造出的纸质量较差,而且把牲畜的主要饲料用来造纸,显然不合适。华寿俊经过调查发现,陕北长有一种常见的马兰草,纤维强度大,根节少,容易处理,且年年收割取之不尽,是一种丰产的较理想的造纸原料。但是用马兰草造纸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面对的困难和问题非常巨大。除了解决原料,刘福曾、陈树铭等还解决了配套的蒸煮设施问题,选料、蒸煮、漂洗、打浆、抄纸……经过两个多月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最终造出的纸张平整光滑。马兰草造纸成功了。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科学技术馆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