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传统传承,又是致富梦想,这个村“玩泥”起来不简单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21-07-12 作者:文明乡里 |
如今说起河南浚县,可能很少人会知道,大部分人或许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然而当历史的转轮让时间回到两千多年前,这里却是古代商业最发达的地方之一,《诗经》中有不少关于此地的记载。
杨玘屯村就在这浚县之中,它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咕咕”的集中产地。泥咕咕是古代泥塑作品,在明代兴起和发展。杨玘屯村素有“泥玩具之乡”和“泥塑第一村”的称号。
杨玘屯村没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唯一的优势就是历史传承下来的泥咕咕。杨玘屯村根据自己的情况,组建农村合作社,让村里玩泥的手工艺人联合起来,走出来一条市场化与产业化泥塑路子。
杨玘屯村里的村民世世代代都知道泥咕咕,它不单单是一种玩具,也不仅是一种艺术,它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村里特有的民俗传承。
据了解,村里的小孩从小开始,就会接到家长给孩子的硬任务,就是捏泥咕咕。如果每次捏满50个泥咕咕,孩子就会获得2角钱的奖励。
村里的大部分小孩都是在“玩泥巴、捏泥塑”中长大的,对泥咕咕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杨玘屯村就是在这些当年的下海能人带领下,创办了文创产业合作社。
如今杨玘屯村的泥咕咕早已经产业化,同时还跟很多的高校美校开展深度的合作,进行培训交流学习讲座,让泥塑艺术走出农村,甚至走向外国。
有媒体采访了杨玘屯村泥咕咕的合作社带头人宋楷战,据他所说:“我们已经组建合作社,手工艺人联合起来,通过直播等形式扩大销量,市场越来越好了。”
如今像宋楷战成立的合作社、作坊和工作室,杨玘屯村里有290个,有超过1500人从事泥塑作品的创作、生产和销售,一年的销售总额达2600多万。
杨玘屯村通过继承泥咕咕文化,大力发展泥塑产业,先后被河南命名为“特色文化产业村”和“河南省特色文化基地”“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
通过泥咕咕传承文化对大小村民的熏陶,让杨玘屯村的村民都深爱泥塑文化,走上特色农村文化的致富之路。
如今,杨玘屯村的文化带动了、产业也拉升了,还结出了累累硕果。在振兴乡村经济和提升乡风文明建设上,它正在大步向前,昂首前进。
下载链接:http://t.cn/RelAQWX
责任编辑:科普云
![](https://img1.kepuchina.cn/images/2018/code_app.jpg)
![](https://img1.kepuchina.cn/images/2018/code_wx.jpg)
![](https://img1.kepuchina.cn/images/2018/code_wb.jpg)
![](/images/2017/source/55.jpg)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