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用途饮料的安全性是相对的

科普时报 2021-08-07 作者:谈宜斌

  夏天是销售饮料的黄金季节,尤其是特殊用途饮料极受青少年和运动爱好者们青睐。从超市,运动场,到车站、码头乃至摊点都能看到这些饮料广告的身影。

  特殊用途饮料被大多数人称为“功能性饮料”,但从2016年开始实施的《饮料通则》中并没有“功能性饮料”这一称谓,只有“特殊用途饮料”。其定义是:“加入具有特定成分的适应所有或某些人群需要的液体饮料”,包括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能量饮料、电解质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

  时下,广大消费者对特殊用途饮料有褒有贬。前者认为,特殊用途饮料有“功能因子”,是“补体液体”“健康饮品”“困了、累了、瘦了就喝特殊用途饮料”;后者认为,喝特殊用途饮料特别是抗疲劳一类饮料,“就像鞭子一样抽在神经细胞上,强迫它们兴奋起来继续干活”“饮用特殊用途饮料对身体没有什么好处”。无论是果汁饮料、碳酸饮料、茶饮料还是瓶装水,从来没有像特殊用途饮料这样有这么大的分歧。

  其实,特殊用途饮料强调的是适应的人群,适宜的场合。也就是说特殊用途饮料的安全是相对的,只有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人群中饮用才是安全的,否则就可能不安全。

  有一种以牛磺酸和咖啡因占主导份额的特殊用途饮料,具有提神抗疲劳的作用。但也有人对这两种物质特别敏感,会增加身体压力,刺激中枢神经,血压和血糖升高,越提神越没有精神,越抗疲劳越疲劳。尤其是少年儿童以及失眠、有严重疾病的人,经常或过量饮用,会出现恶心、呕吐、精神异常、加重病情等现象。故该饮料提示不适宜人群为少年儿童、孕妇、乳母。

  再如电解质饮料,添加有对身体所需的矿物质及其他营养成分,能为机体补充新陈代谢消耗的电解质和水分。因而,这种特殊用途饮料适合出汗多、劳动强度大,流失水分多的人饮用。一般人饮用非但不能补充电解质,还会增加身体负担,不利于健康。特别是劳动强度小,出汗、水分流失不多的青少年和老人更要慎用。而钠、钾超标对人体极为不利,严重时会使心脏受到损害,心律减慢和心律失常。

  营养素饮料,里面添加有适量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如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或糖分等,适用于营养不良者饮用。而身体健康、营养素不缺乏、心肾功能不全及糖尿病人则不能饮用。即便通过不同体质人群添加不同物质的饮料,如维生素缺乏需要者添加有维生素,矿物质缺乏需要者添加有矿物质,蛋白质缺乏需要者添加有蛋白质,但也不能作为日常饮品。

  总的来说,喝特殊用途饮料要根据各人的体质因人而异,不是所有的特殊用途饮料都能喝的,且不能频繁饮用,还有一个控制量的限制。大量研究证实,任何特殊用途饮料都不能长期饮用。因为特殊用途饮料所含的物质,很少是天然的,大多是人工化学合成的。如果过量饮用特殊用途饮料,里面的糖分、咖啡因、牛磺酸、着色素和防腐剂等,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还会造成营养失衡,出现维生素、矿物质等物质过量或缺乏,引发疲劳、精神萎靡、肥胖、糖尿病等健康风险。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xujinghui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时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