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说的呼吸是指气体进出肺的过程,在生理学上称为肺通气。肺通气的动力来自呼吸运动。具体而言,吸气肌收缩使肺的容积扩大、肺内压降低。当肺内压低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即为吸气。吸气肌舒张或呼气肌收缩使肺的容积缩小、肺内压升高。当肺内压高于大气压,气体被呼出,即为呼气。
根据呼吸肌的运动可以把呼吸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主要由肋骨和胸骨运动产生的呼吸称为胸式呼吸,主要由膈肌舒缩产生的呼吸称为腹式呼吸。一般情况下,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同时存在,成年人的呼吸运动是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混合的形式,只有在胸部或者腹部活动受限时才出现某种单一形式的呼吸。
胸式呼吸时,呼吸很浅,只有肺的上半部肺泡在工作,而中下肺叶的肺泡却在“休息”,长年累月,中下肺叶得不到锻炼,容易老化、弹性减退、抵抗力下降。肺炎等肺部疾病大多侵犯中下肺叶,这与长期胸式呼吸造成的中下肺叶老化有着密切关系。
呼吸运动既可以自发地进行,又可以受意识支配,属于人体为数不多的节律运动。最基本的呼吸中枢位于延髓的网状结构,这里有吸气神经元和呼气神经元,呼吸运动就是由它们的交替兴奋引起的。大脑皮层也可以调节呼吸,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有意识地控制呼吸的深度和频率。下丘脑等情绪相关的核团也可以调整呼吸,人在情绪紧张的时候呼吸会不由自主地加强,通气量变大。
正常人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约为500毫升,而最大呼吸时的肺活量约为3000毫升,这说明肺叶平时并没有得到充分扩张。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腹式呼吸是健肺的好方法,不仅使中下肺叶得到锻炼,还可以锻炼腹部的肌肉,促进胃肠的功能。中医的“吐纳”、印度的“瑜珈”和各种冥想都提倡深呼吸,也就是充分地进行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方法是由鼻腔慢慢吸气,让气体充满胸腔,然后继续充满腹部,稍作屏息,再缓慢呼出胸腔和腹部的空气。
腹式呼吸可以很好地安抚情绪。心理学家认为,暴怒或惊慌失措的人只要通过深呼吸或数数字熬过情绪最强烈的6秒钟,就不会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无法挽回的行为。人在焦虑、急躁的时候会出现呼吸急促,深而慢的呼吸运动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经,降低交感神经活动水平,恢复自主神经的平衡,使人的情绪较快地稳定下来,减轻烦躁、焦虑、紧张的身心症状。
很多修行者通过腹式呼吸专注于当下的感受;凡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杂念,不是沉湎于过去,就是担忧未来。静坐和观息可以让人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只体验自己这一刻的感受,在缓慢而均匀的呼吸中感受新鲜的氧气进入身体、滋养每一个细胞,再随着呼气排出体内所有污浊的废气,这时候所有焦躁、犹豫、不安的情绪也都远离身体和心灵,身心自然而然地得到净化。
需要注意的是,腹式呼吸也不能做得太多太久,通常以每次5—15分钟,每日3—5次为宜。初学者可以循序渐进,并根据自己的感觉适当调整。腹式呼吸也并非唯一的修行法门,每个人都可以尝试不同的疗愈身心的方式,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选择。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湖北省生理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