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如院士:以矿为家的坚忍斗士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里程碑 2018-05-17 |
看上去平和宽容的陈清如院士,其实是一个坚忍的斗士,他的干法选煤研究还伴随着一场癌症的袭扰。1982年,他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处理潮湿细粒煤的煤用概率分级筛,解决了筛孔堵塞的技术难题。在那同时,他敏锐地发现,传统的湿法选煤在中国有很大的局限性。中国是一个缺水国家,最大的煤炭基地山西及西北地区缺水状况比较严重。湿法选煤既浪费水资源,又污染环境。1984年,陈清如决定攻克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美国、前苏联、加拿大等国家早在六、七十年代就进行了研究,但一直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陈清如坚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990年12月18日,正当干法选煤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时候,病魔降临到他身上。陈清如突然便血,被诊断为肾癌,他不得不住进医院。陈清如把“死”看得很淡,而把研究看得很重。他希望死神多给他点时间,怎么也得把研究搞完呵!学校领导去医院看望他时,他提了两条意见:如果癌细胞还没有扩散,尽快手术;如果癌细胞已经扩散,我立即出院,尽可能利用生命允许的最后时间完成手头的工作。进一步的检查结果表明,癌细胞还没有扩散。随后,学校安排陈清如在协和医院做了左肾切除手术。手术后不久,他没在家休息几天,便拖着刚刚痊愈的身体踏上了开往黑龙江省的煤城七台河市的列车。
黑龙江七台河桃山选煤厂是陈清如的科研基地。为了建成世界第一座工业型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厂,完成“八五”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干法选煤”,陈清如以矿为家,前后在七台河桃山选煤厂工作研究了近两年时间。为了节省时间,他主动放弃了当地政府安排住高级宾馆的优待,带领科技人员吃住在现场。黑龙江的冬天异常酷寒。地处偏僻的矿山“等待”这位来自南方的老教授的是呼啸寒风和漫天大雪。出生于南国杭州的陈清如顽强地“抗击”着零下三十多度,咳口痰也要冻成冰碴的严寒!春节是团圆节。为了自已“钟情”的科研,陈清如决定春节也不回家,七台河市领导知道情况后,硬是把他“轰”上回徐州的火车。
年老鹧鸪失伴飞。在七台河桃山干法选煤厂建设期间,陈清如的老伴不幸去世了。他强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强迫自己振作起来,坚持工作在现场第一线。
经过3年多的攻关,1994年6月,世界上第一座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示范厂在中国调试成功。这一世界性难题终于被陈清如攻克了。这一工程科技项目的研究成功及投产,标志着我国缺水和高寒地区及遇水易泥化的煤炭分选有了高效的选煤方法,为我国洁净煤技术中煤的洁净加工、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陈清如研究成功的干法选煤在世界选煤界引起轰动。国际著名选煤专家、国际选煤会议主席、美国能源部匹兹堡能源研究中心选煤部主任A·Deurbrouck先生来函称:“美国不再进行空气重介干法选煤的研究,由中国矿业大学提供干法选煤技术和设备,开发美国西部缺水地区的煤炭。”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J·Beeckmans教授来函确认“陈清如教授于1988年建成世界第一座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中间系统和1991年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工业性的干法选煤厂。”陈清如的干法选煤被人称为是选煤工艺的一次革命。
踏遍矿山人未老。当他看到燃煤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陈清如非常焦急。陈清如以他70多岁的高龄投入了洁净煤技术。他说:“我们要研究解决燃煤污染,还人们以蓝天。”陈清如认为,减少燃煤污染必须搞好煤炭的燃前净化——脱硫降炭。
煤炭行业绝对是一个艰苦的行业。近年来,他每年都要奔波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的煤矿。这些煤矿大多处于偏僻地区,交通不便,有些煤矿需要换车下来后,再步行数公里才能到达。饿了,随便在哪里吃一顿;住宿,他睡过十几块钱的大通铺。为了科研,这些辛苦对于陈清如来说,都是无所谓的。让陈清如倍感痛心的是他被剥夺从事科研工作的权利的那些岁月。他说:“‘文革’开始后的六七年间,我一直被监督劳动,无法从事自己的研究工作,这是我一生最苦恼的事。”陈清如,选矿专家,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选矿工程研究中心主任。1952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并留校,后到中国矿业学院任教。1958年至1960年,被派往莫斯科矿业学院从事跳汰理论和放射性同位素在选煤过程中的研究。先后主持完成纵向、横向科研项目50多项,正在承担科研项目11项。1995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张友尚:终生学习的胰岛素合成专家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