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章:把整形手术带到抗美援朝战场的口腔医学教育家

科协改革进行时 2018-05-24

  有这样一个牙医,

  少年时聆听过国际友人司徒雷登的演讲,

  青年时受教于亚洲最好的牙医学院,

  获华西协合大学毕业证书和

  纽约州立大学牙医学博士学位。

  他加入西南整形外科援朝手术队,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救死扶伤。

  后来成为我国口腔颌面外科的创建人之一,

  为华西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就是我国著名口腔医学教育家、

  口腔医院管理专家、

  口腔颌面外科学家、

  国际牙医师学院杰出院士、

  原四川医学院副院长、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原院长

  王翰章

  

  1919年5月22日,王翰章出生在北京通州胡各庄村(原河北顺义县)。

  母亲早逝,父亲常年在外谋生,

  在王翰章心里,祖母是他最亲的人。

  村里有70多岁的孤苦老人,

  祖母便让王翰章送去衣服和食物,

  嘱咐说,将来你长大了,

  要尽量去帮助那些最需要你帮助的人。

  因为一战和日俄战争,

  村里来了不少逃难的俄国人和犹太人,

  到处乞讨。

  年幼的王翰章看着这些长相不同、语言不通的“洋乞丐”很害怕,

  祖母说:“别怕,他们和我们一样是人,

  背井离乡,无依无靠,很可怜,

  去看看锅里有什么吃的,拿给他们吧。”

  这些小事儿让王翰章记在心里。

  祖母很重视对王翰章各方面的教育,

  除了读书习字,

  还要他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

  每到割麦子的时节,

  大人在前面收割捆扎,

  小翰章就跟在后面捡麦穗。

  1930年,父亲带他到通州上小学,

  由于错过入学时间,

  只得暂时在私塾学馆读书;

  第二年,王翰章以第一名的成绩

  考入私立河北通州潞河高等小学四年级,

  后来由于军阀混战,祖宅被占,

  全家人迁居北京,

  不久奶奶病逝,王翰章伤心不已。

  

  13岁时的王翰章

  转眼到了1937年6月,王翰章初中毕业了。

  毕业典礼上,时任燕京大学校长的司徒雷登

  应邀到潞河中学发表演讲。

  当时司徒雷登刚刚从四川考察回来,

  因此他演讲的内容是四川沿途的见闻,

  他说崇山峻岭围绕的盆地中有一所华西协合大学,

  学术水平很高,尤其牙医学院堪称亚洲之首。

  此时的王翰章还不曾想到,

  他与华西牙医学院的缘分就这样埋下了伏笔。

  1940年,王翰章于育英中学高中毕业,

  考入当时大名鼎鼎的齐鲁大学医学预科。

  但到了济南他才知道,

  学校在七七事变后紧急搬迁到了成都华西坝,

  但留在济南的外籍教师尚能认真授课,

  让王翰章学习到1941年初冬。

  然而,就在那年12月8日,

  日本兵突然包围了学校,

  外籍教师都被抓进了潍坊附近的集中营,

  学生们提着自己的行李箱,

  在日本兵的刺刀下

  一个个被赶出了校园。

  1942年春,王翰章到德国人创办的辅仁大学借读,

  没几天就跟日本教师吵了一架,

  被抓进警察局关了一夜。

  北平待不下去了,

  王翰章决定加入流亡学生的大军,

  南下商丘,经安徽亳州封锁线,

  辗转到洛阳,经陇海线到宝鸡,

  再入川到成都。

  经过一个半月的行程,1942年11月5日

  王翰章终于来到了华西坝——

  他梦想中的地方。

  

  民国时的华西坝

  抗战时期,

  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燕京大学相继迁到成都,

  与华西协合大学联合办学,

  史称华西坝“五大学”(“BigFive”),

  是抗战大后方的又一个“西南联大”。

  同学们操着不同地方口音:

  上海话、广东话、四川话、北京话……,

  还有才学来的几句成都话,互相取笑,

  是华西坝五大学联合办学时期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教学楼前的广场

  当时,齐鲁大学的校舍就在华西协合大学广益学舍内,

  王翰章插班到齐鲁大学二年级。

  1943年春假,学校组织参观华西协合大学的口腔医院,

  这让王翰章眼花缭乱,

  萌生了转学的念头。

  说起来,那个年代的大学,

  治学严谨,但转学居然容易。

  齐鲁大学医学院的院长、病理学泰斗侯宝璋帮他写了一封推荐信,

  不久,王翰章就同华西协合大学口腔医院的林则院长见了面。

  林则何许人也?

  有故事说,1907年的成都,

  人口已逾十万,惟有一个牙医——

  这位名叫林则的加拿大人,被誉为“中国现代牙医学之父”。

  1907年,林则在中国成都首创牙科诊所,

  1911年扩建为牙症医院。

  1917年,林则创办华西协合大学牙医学科,

  后扩充为牙医学院,为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发源地。

  1928年,林则建立华西协合大学口腔医(病)院,

  历任华西协合大学校务长、牙医学院院长、教授。

  

  艾西理·渥华德·林则

  面试时,林则用英文提了一连串问题,

  王翰章一一作答。

  问完以后,林则突然换成中文说:

  “我和你说啊,一个船在大海里航行,

  罗盘定了,就要按照罗盘指定的方向一往直前,

  不能在海里打转转。

  要是那样,就永远也到不了目的地。

  你懂我的意思吗?”

  林则这段话让王翰章终生难忘,

  他回答说:“我懂了,我在这学习就再也不改了。

  努力学,这就是我的目标。”

  就这样,王翰章转入华西协合大学牙医学院。

  1949年6月,王翰章获得华西协合大学毕业证书和

  纽约州立大学牙医学博士学位,

  留在华西大学牙医学院、口腔医院工作。

  

  华西协合大学牙医学院毕业班合影(右三为王翰章)

  

  王翰章博士毕业照

  1950年10月,新中国刚刚庆祝了她的周岁生日,

  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由于志愿军缺少钢盔,

  伤员中面部创伤较多,

  急需颌面部专业的医生处理救治。

  军委卫生部想到了一个人,

  华西大学牙医学院教授、

  后来成为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和整形外科的开创者——宋儒耀。

  1951年初,宋儒耀奉命组建一支10人的整形外科援朝手术队,

  他的弟子兼助手、已在口腔医院当了三年住院医的王翰章被选中。

  出发之前,王翰章的妻子在日记本的扉页上赠言:

  “希望您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实行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

  在您光荣归来的时候,

  我们将有一个新中国的下一代来欢迎您!”

  落款时间是1951年4月29日。

  两个月后,王翰章随队抵达志愿军后勤卫生部所在地沈阳,

  在沈阳换上志愿军军装;

  7月初,手术队抵达长春市郊,

  “那里被炸得到处是残垣断壁,

  没有一所好房子,

  只有日本留下的八大部政府大楼群还是完整的,

  我们就把野战医院建在了那里。”

  医院设好的第二天,

  大量伤员就不断送来,

  王翰章回忆:

  “手术队成员平均一天工作12小时以上,

  若是值班,就得24小时连轴转。

  手术是一台接着一台,

  经常是从早上做到深夜。

  换手术衣都是争分夺秒,脱了这套,泡好手,

  又迅速换上另一套。”

  颌面外科病房,一般不允许外人进入。

  因其伤员多被毁容,

  而由毁容造成的心理压力,极难解脱。

  为了避免伤员了解到自己毁容的情况,

  病房里不能有镜子,

  门窗不允许有明亮的玻璃。

  这时一个意外发生了。

  一个被凝固汽油弹烧伤毁容的小战士,

  耳朵、鼻子没有了,

  双手只剩下手掌,

  脚也只剩下脚掌,

  双眼上下眼睑外翻,

  眼球完全暴露,

  嘴巴挛缩成了鱼嘴一样。

  王翰章用了3个星期时间来帮他抗感染,

  3周后,给他做第一次手术,

  放下他的眼睑,让他能够闭眼;

  隔一段时间后,

  又给他的嘴唇做整形,

  让他可以张嘴进食……

  受伤后小战士一直不知道自己的模样,

  每一次手术后他都多一份希望,

  总是拿着未婚妻的照片看,

  说等伤好了就回家结婚,

  没想到,有一天他撇开护理人员自行去卫生间,

  无意中从卫生间的玻璃上看见了自己的模样,

  年轻的他一声绝望的嘶喊后,

  撞破窗玻璃从3楼跳下,

  闻讯赶到的护士只抓下了他的衣角……

  这件事让王翰章意识到,

  颌面外科医生那把手术刀,

  分明是与死神决斗的剑!

  帮助病人消除的是瘢痕、伤疤,

  夺回的却是生活的信心。

  在援朝手术队近一年的经历,

  让王翰章明确了此生目标,决不旁骛。

  王翰章说:

  “那一位小战士,老是让我的心揪着,痛了65年!

  催促我在口腔医学教学、科研上尽量多做些事,

  一辈子不敢懈怠!”

  

  1952年春,西南援朝手术队载誉归来(前排左一为王翰章)

  从战场回来后,王翰章和同事们用了10年时间为志愿军伤员整形,

  积累了大量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经验,

  并开始积极大胆尝试一些国内较少开展的手术。

  有的治疗项目,在今天已属常规,

  但当初从无到有、大胆尝试、积极争取的过程有多艰辛,

  只有王翰章知道。

  而这份辛勤的付出,

  也让他成为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创建人之一。

  

  1960年10月,王翰章接任四川医学院口腔系主任。

  从这一年直到1978年,

  王翰章主持四川医学院口腔系长达18年时间,

  为华西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身为外科专家的王翰章一生有大量的著述,

  主编出版了中国口腔医学的经典巨著《中华口腔科学》(三卷本)、

  《中国口腔医学年鉴》九卷、

  《王翰章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学》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词典》等享誉海内外的著作。

  用著作等身来形容其笔耕成就,

  实在毫不为过。

  

  2009年,王翰章和同学们在口腔素描课上

  

  2010年,王翰章与青年医生分析病案,时年91岁。

  

  2011年,王翰章被授予国际牙医师学院杰出院士

  王翰章一生矢志向学,始终立足学术前沿,

  在颌面损伤与畸形整复外科学、

  颌骨血供动力学、皮肤组织血供、

  人工骨生物学基础、

  口腔医学信息学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为我国口腔医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2017年9月6日,

  王翰章在成都逝世,

  享年98 岁。

  参考资料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中国科学报印刻《“齿”生仁心王翰章》

  王翰章《为发展中国口腔医学服务的四十年 ——我所知道的林则博士》

  成都日报《王翰章教授的一生之痛》

  华西都市报《泰斗离去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原院长王翰章病逝》

  天府早报《战地“整形大师”》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协改革进行时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