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3.jpg

梁思成:建筑学家

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 2018-11-14

  梁思成,提起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他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享誉世界的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童年时代的梁思成在父亲的影响和督促下,他自幼攻读《左传》、《史记》等古籍,这促使他对中国古文化有良好的基础和浓厚的兴趣。1923年,他于清华学校毕业,次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学。在校期间他很是刻苦,尤其对西方文化和建筑历史有特殊爱好。梁思成称自己是用“笨功夫”,时常到图书馆看书,研究古代历史,参观古代文物,把著名古建筑一个个默画下来。他下定决心:中国人一定要研究自己的建筑,中国人一定要写出自己的建筑史。

  梁思成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中,他坚持研究古建筑并把北京故宫作为目标,以清代公布的《工部工程作法则例》为课本,对着实物,从整体到局部,逐个辨识、测量、记录,并在老工匠的帮助下逐渐了解了清代建筑的结构与形制。

  此后,梁思成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踏遍河北、山西、浙江、山东、河南、江苏、陕西以及京内、京郊,到过200多个县,调查古建筑2700余处。根据这些丰富的资料,梁思成反复地研究考察,和同事们一起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撰写,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赞扬。

  在梁思成的一生中,除了研究中国古建筑以外,他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梁思成总是站在教学第一线,即使在他担负着十分繁重的行政工作的情况下,他坚持亲自教课。他十分重视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所以他除了讲授中、外建筑史外,还经常给刚进大学的学生讲“建筑概论”,担任低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并且,在学风上要求严谨,在学术上平等待人。当他听到教师和助手们在学术上的不同意见,包括反对他的看法的意见,总是很高兴地与大家一起讨论,从不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于人。

  1972年1月,梁思成在北京逝世,他留下了众多凝聚着心血的学术成果,也留下了对教育事业的尊重和负责,更留下了对建筑行业的热爱与付出。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