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化石记录青藏高原“长高”史科技日报 2019-02-13 作者:李大庆 |
对青藏高原的隆升学界存在着不同观点。中科院古脊椎所邓涛团队利用古脊椎动物化石证据,阐明460万年前青藏高原达到现代高度,形成冰冻圈环境。相关论文近日在国际刊物《全球和行星变化》上发表。
在6600万年之前的中生代时期,青藏高原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生活着以菊石、鲨鱼、鱼龙等为代表的游泳生物,以及以固着蛤和藻类等为代表的底栖生物。中生代晚期西藏东南部地区逐渐脱离海洋环境,恐龙动物群在此繁衍。热带-亚热带的鱼类和植物等化石证据显示,青藏高原腹地在距今2600万年前仍为温暖湿润的低地。青藏高原在2300万年前的中新世持续隆升,至上新世的460万年前达到现代高度。在札达盆地的上新世沉积中发现了披毛犀、雪豹、北极狐和盘羊的祖先类型,显示适应严寒环境的第四纪冰期动物群起源于青藏高原。
邓涛团队的研究表明,3390万年至2300万年前的渐新世时期,尼玛和伦坡拉等盆地的海拔高度不超过2000米,整个青藏高原的地势还不足以阻碍大型动物的交流,巨犀等哺乳动物仍然能够在高原南北之间穿行;到中新世,吉隆、伦坡拉和可可西里等盆地的古高度数据反映高原上升至海拔3000米左右,已成为当时铲齿象等哺乳动物交流的屏障;直至上新世,札达和昆仑山口等盆地达到了4000米以上的现代海拔高度,由此形成冰冻圈环境,导致冰期动物群的出现。
对在青藏高原上以札达盆地为代表的新生代晚期沉积物中所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显示在上新世达到现代高度的青藏高原的严寒气候,已经使第四纪冰期动物群的祖先们度过了适应寒冷环境的最初进化阶段。
责任编辑:王超
下一篇:史前人类为什么要在头骨上钻孔?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