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虫创意-247630926552760583.jpg

三江源的神奇水世界

青海日报 2020-02-13

  

  三江源的辫状河 刘山青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在青藏高原腹地,海拔3500-4800米处,藏着一方绚丽的水世界——长江、黄河、澜沧江由此发端,孕育滋养了中华文明。这里就是被称为“中华水塔”的青海三江源。

  

  美丽的星宿海 张树民 摄

  在三江源,水不止一种形态

  在这片素以奇崛高寒著称的土地上,水呈现的形态多姿多彩:除了流淌的水,绝大部分都以冻土、冰川的形式被大地封藏,还有一些或汇聚于湖泊,或涵养于湿地,或渗透于地下,共同构成一个高原水世界。

  

  三江源马蹄湾形状的河流 刘波 摄

   ——奔腾之河流

  在这里,河流更好地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三江源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世界著名的河流: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中段的格拉丹东雪山,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隅,澜沧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的查加日玛西南部。

  三江源每年向三条江河的中下游供水近600亿立方米,是中国和东南亚地区10亿人的生命之源。有一组数据: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于此。

  三条大河的水源主要来自冰川融水。融水汇成涓涓细流,聚成大江大河。在河床与水流的相互作用下,经过长期的侵蚀、搬运、堆积,最终发展成相对稳定的河流。

  在这里,流水的力量展露无疑,与地势地貌相互作用,形成千变万化的河流。例如,在山区,河道多,分叉多,聚合多,分分合合,像姑娘编的小辫儿,俗称辫状河;在高山峡谷区,水深流急,落差高,“拐弯”多,流水就像蛇蜿蜒疾行,也称“蛇曲”。

  

  三江源湖泊景观 张树民 摄

  ——静谧之湖泊

  湖泊是三江源中水的另一种形态。三江源内分布众多湖泊,面积超1平方公里的有300多个,在静谧的高原腹地,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金庸笔下《天龙八部》中提及的星宿海,正坐落于三江源。在青海一隅,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方圆几百里遍布湖泊、沼泽,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发光,宛如夜星,故得名星宿海。

  在三江源,湖泊被誉为“高原明镜”,倒映着蔚蓝的天空和圣洁的雪山。除了景观,湖泊还承担着调节河川径流量的重要使命:洪水季节能够降低洪峰流量,蓄积水量;枯水季节能增加河川径流量,排泄水量。扎陵湖和鄂陵湖就具有很好的水量调蓄功能。

  作为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地壳运动频繁。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第一大淡水湖鄂陵湖就是因为地壳变动形成的,特别是地壳断裂凹陷后,地表水和地下水聚集在凹陷洼地里,形成湖泊,是一种典型的断陷构造湖。

  三江源还有一种地方特色湖,称为冰川湖。在冰川移动过程中,所携带的岩块侵蚀陆地表面,将地面刨掘出许多凹坑。当气候转暖冰川后退时,那些凹坑便会积水形成湖泊,形成冰蚀湖。冰川后退时,冰川所挟带的沙石有时会在地面上堆积成中间低四周高的洼地,冰川融化后形成湖泊,就是冰碛湖。

  

  楚玛尔河 李晓东 摄

  ——温润之湿地

  有趣的是,三江源的湖泊、沼泽、河流又重新组合构建成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湿地。湖泊湿地是由地面上大小形状不一、充满水体的天然洼地组成的湿地。三江源地区湖泊湿地总面积为8775平方千米,其中,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的有扎陵湖、鄂陵湖、玛多湖、多尔改错湖等。

  沼泽湿地是长期处于湿润状态、具有特殊的植被和成土过程的湿地。三江源地区沼泽湿地总面积达2.65万平方千米,沼泽主要类型有三叶碱毛茛沼泽和杉叶藻沼泽,且大多数为泥炭土沼泽。

  河流湿地是河流等流水水域沿岸、浅滩、缓流河湾等沼泽化过程而形成的湿地,包括河流和小溪等。三江源地区共有河流湿地面积5898平方千米。

  在三江源地区,冰川融水量约占长江干流区年均径流量的9.13%,占黄河干流年径流量的2.24%,三江源的湿地在很大程度上调节着冰雪融水和地表径流,使河流水量均衡。同时,湿地也能调节局地气候,使其周围的环境较其他区域更加冬暖夏凉。

  

  沼泽湿地 张纪元 摄

   ——高冷之冰川

  见识了三江源水“柔”的一面,现在我们面对冰川,在三江源,昆仑山脉的巴颜喀拉山脉、可可西里山脉、阿尼玛卿山脉及唐古拉山脉横亘其间,冰川犬牙交错。这些山海拔普遍在5000-6000米,随着海拔的升高,山体上部的温度降低到0摄氏度以下,进入冰冻圈,山顶常年积雪,经过年复一年的压实之后,在自身的重力及压力下运动形成了冰川。

  各拉丹冬峰下的姜根迪如冰川是万里长江开始的地方,1979年正式确认沱沱河上游的姜根迪如冰川为长江正源。

  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水源多来自冰川融水。三江源地区共有冰川715条,冰川资源蕴藏量达2000亿立方米。

  长江源地区冰川最多,分布冰川627条,冰川储量983亿立方米,年消融量约9.89亿立方米;黄河源地区有冰川68条,冰川储量11.04亿立方米,多年固态水储量约有1.4亿立方米,年融水量约320万立方米,主要补给河川径流;澜沧江园区的冰川只有20条,因气候冷酷终年积雪。

  大自然在三江源造了一个“水塔”

  多姿多彩的水,在这片奇崛高寒土地上,组合而成一座“水塔”。

  每年春夏之交,印度洋季风形成的暖湿气流和中东高压中的偏西气流在青藏高原汇聚。两股气流在高海拔地形的影响下,形成了丰沛的降雨。源源不断的降雨为这片亘古的高地成为江河的源头创造了条件。

  降下来还要存得住。通过研究三江源的地理地貌,我们得以解构“中华水塔”的蓄水能力。

  高处是巍巍雪山和山脊间积蓄的冰川,低处则是星星点点的湖泊,其间分布着绵延不绝的草场,以及大片沼泽,宛如天然蓄水池。

  打开三江源国家公园水系图,观察江河源头,你会发现任何河流的源头并非只有一条“脉络”,而是汇集了千万条细流。那些巨大的冰川、雪山融化成溪,从千峰万壑潺潺流出,渗进山脚下的草甸。松软的草甸像海绵一样,把散乱无章的细流“集合”在一起,然后汇入地下径流,再由径流将储存的水源持续不断地输送到河道,汇聚到低处的湖泊、沼泽中去。

  在这一套天然的水资源运转体系与大气环流共同作用下,造就了“中华水塔”。

  此外,被喻为固体水库的冰川也为储水提供了绝佳条件。冰川是气候的产物,反过来又对气候产生影响。冰雪可以反射绝大部分的太阳辐射,而冰雪消融需要消耗大量热能,因此,冰川表面与相邻的非冰川相比,温度低,湿度高,这有利于冰川区形成更多的降水。

  这些降水,也让三江源地区拥有了丰富的地下水。地下水作为重要的水体,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水资源,尤其在地表水缺乏的地区,是重要水源。据统计三江源地区地下水总资源量为193.3亿立方米。

  除了水,还是生物的乐园

  除了河流、湖泊、冰川、雪山、草原、沼泽,三江源还是生物的乐园。

  全球物种多样性正急剧下降,对资源量的需求超过地球生物承载力近20%。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生物类群。

  三江源地区的湿地是鸟类、鱼类和两栖动物繁殖、栖息、迁徙和越冬的乐园,其中包括长江裸鲤、长丝裂腹鱼等受保护土著鱼类。

  据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功能区划,三江源地区的高、中不可替代性指数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10.32%和22.63%,是维护全国乃至全球物种多样性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国于2000年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确保高原腹地的这片净土能永续千年。

  历史的水,留下独特地貌

  回溯过往,科学家在三江源内发现大量曾生活在低纬度温暖浅水海域的动物群化石,证明三江源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如今随着青藏高原隆升影响,河流剧烈下切形成了很多大峡谷。其中尕尔寺大峡谷和然察大峡谷被誉为澜沧江第一大峡谷,谷中气候温暖湿润,拥有天然的原始森林,具备充足氧气,即便海拔接近4000米也不会出现高原反应。在那里可以尽情感受高原峡谷漂流的刺激。还有高原“小江南”之称的班玛县,绿水青山,气候湿润,令人驻足。

  峡谷之外,青海玉树境内还拥有一处独特的地质景观——昂塞丹霞。被誉为青藏高原“红石公园”,也被科学家认证为“青藏高原最完整的白垩纪丹霞地质景观”。在距今约1.45亿年的白垩纪地质历史时期,这里的湖泊和河流中沉积了巨厚的红色砂砾岩层,后在流水、冰川等外力侵蚀下,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学术界把这样的地貌定义为丹霞地貌。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青海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