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助百姓过上“数字生活”

青海科技报 2019-12-25

  

  西宁市市民中心开启智慧政务,24小时无人值守受理站让方便市民办理各项业务。

  

  24小时智能无人便利超市让您轻松、快捷购物。

  

  如今在西宁,无论市民还是游客只要带上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在任何一台公交车上扫码支付乘车,为乘客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更好的体验。

  近来,“互联网+城市”持续升温,北京、上海等地陆续发布“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指南,智慧城市建设成为重点关注的课题。

  在企业方面,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近日先后宣布数字政府升级服务战略。业内专家预测,未来几年,智慧城市建设将在全球范围内保持高速增长。到2023年,全球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将达到1894.6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389.2亿美元。

  当前,各地的智慧城市试点项目正在有序开展。比如杭州,浙江省直公积金信息管理处处长王炜介绍:“以前办理业务日均要叫1000多个号,现在每天只需要200多个号,老百姓已经习惯了通过‘刷脸’在支付宝上办事,提取公积金,全程免材料、免填表、零等待、秒入账,真正实现‘零跑腿’。”

  在广东,580万残疾人同样享受着“数据跑腿”的便利。过去申请残疾人证,需要多次往返乡镇、街道与相关部门,提交5份材料,填写18项信息。现在,利用“粤省事”小程序,只需要去指定医院进行一次残疾定级,即可在线上办理所有申请事项。

  互联网和5G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了网络边界。

  “当前,技术本身已不是问题,技术如何与业务结合才是智慧城市的探索重点。”“数字广东”总工程师王刚认为,技术赋能只是智慧城市提升“内功”的基础。真正创新政务服务的,是办事流程的优化和政府数据治理能力的提升,这也正是解决智慧城市“数据孤岛”的“抓手”。

  浙江“一网通办”新生儿出生证就是这样的例子,以前需要申请人填写60项信息、提交20份材料、跑5个窗口。如今,只需要在“浙里办”APP填写9项信息、提交1份材料,证件立刻就办好了。

  “智慧城市升级,常见的说法就是‘向服务转型’,其核心就是‘流程再造’,要重新构造传统业务模式下的流程,治理流程的再造才能实现智慧城市。”浪潮执行总裁陈东风说。腾讯政务云副总裁王景田也认为,只要做出标杆项目,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智慧城市未来的发展就会变得势不可挡。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政府部门壁垒需要打通,服务商们也在想方设法整合,形成一个“拳头”。许诗军将阿里云称为阿里巴巴智慧城市服务的数字化“一号位”,包括蚂蚁、钉钉、高德等多个业务部门,都通过这个“一号位”来拉动。

  与此同时,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升级,新的运营模式乃至政企关系也将应运而生。

  “政企合作、管运分离”模式是广东“数字政府”改革的体制创新。政府部门对业务需求和服务评价担负起更重的“管理端责任”。比如,腾讯联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出资成立了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承担“运营端”责任,负责从标准制定到需求对接乃至数据融合、系统运营等一系列工作。专家认为,将过去的分散决策、分散投资统筹起来,将为各方分别提供最优的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共振。陈静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青海科技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