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中国成就闪亮科研“世界榜”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里程碑 2017-12-20 |
光量子计算机原型诞生、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列车服役、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回首2017这一年,中国亮出的科研创新成绩单让世界瞩目,新时代的创新曲正在奏响。
1月18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仅仅数月后的6月16日,一项重大科研成果就发布了——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之后不久,“墨子号”的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成果发布。“墨子号”又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从卫星到地面的高速量子密钥分发,为建立最安全保密的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奠定了可靠基础。这也是“墨子号”最难做的一项实验,它还常常被人联想到科幻电影《星际迷航》中的超时空传输。
3月10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告,中国科学家利用化学物质合成4条人工设计的酿酒酵母染色体,这标志着人类向“再造生命”又迈进一大步,也意味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具备真核基因组设计与构建能力的国家。
4月22日12时23分,在距地面393公里的太空轨道,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二号自2016年9月15日发射入轨以来,首次与货运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也是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的首次“送货”并“停泊”到“太空之家”。
5月3日,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在上海亮相。它到底有多快?也许一个比喻就能说清:如果将传统计算机比作自行车,量子计算机就好比飞机。使用亿亿次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求解一个亿亿亿变量的方程组,所需时间为100年;而使用一台万亿次的量子计算机求解同一个方程组,仅需0.01秒。
5月5日,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首飞,这是我国首款具备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从1970年自主研制的“运十”立项,到C919成功首飞,中国人的“大飞机梦”穿越了47个春秋。
5月18日,官方宣布,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11月3日,可燃冰正式获批成为我国第173个矿种。
6月26日,“复兴号”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中国迎来标准动车组时代。9月21日,“复兴号”以350公里的时速飞驰京沪之间,跑赢了日本新干线、法国TGV,中国成为全球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
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确认了多颗新发现脉冲星,这是我国天文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
10月16日,科学家们在多国宣布成功探测到第一例双中子星引力波事件。全球仅有4台X射线和伽马射线望远镜成功监测到爆发天区,今年6月15日发射升空、还处于试运行阶段的我国“慧眼”空间天文望远镜便是其中之一。我国架设在昆仑站的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2也与全球约70个地面及空间望远镜一道,在预期坐标内“看到”了引力波。
11月13日,第50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发布,中国超算“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号”连续第四次分列冠亚军,且中国超算上榜总数又一次反超美国,夺得第一。
北京时间11月30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布,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太空中测量到电子宇宙射线的一处异常波动。这一神秘讯号首次为人类所观测,意味着中国科学家取得了一项开创性发现。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说,如果后续研究证实这一发现与暗物质相关,将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成果,即便与暗物质无关,也可能带来对现有科学理论的突破。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下一篇:BBC展望2018年重大科技进展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