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科学 军事 健康 人物 独家 科技 人文 生活 母婴 V视 资讯
886803908198168589.jpg

诺奖得主、院士学者共议生命科学

来源:科学网 2016-11-02     李晨阳 潘希

  “当下,生命科学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增长期。它的发展将对农业、医学等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将帮助人类更好地对抗饥饿和疾病等问题。”2016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上,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大卫·巴尔的摩如是说。

  在巴尔的摩看来,生命科学最为尖端前沿的领域非基因技术莫属,这是生物技术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由于人类的很多疾病都是由基因变异和遗传缺陷导致,有时候,植入一个新的基因就能改善症状。“未来,基因治疗将成为非常强大的医学手段。”他说。

  但他也指出,基因治疗是否有效,取决于不同疾病的具体特性;同时,人们尚不能确定这一疗法的长期安全性。因此,基因治疗也像其他疗法一样,可能带来潜在问题。

  针对生命科学中一些颇受争议的研究进展,巴尔的摩说:“我理解,今天的世界变化太快,很多人想说:慢下来吧,好好想想。但我认为,你不能阻止那些将会影响我们生活的重要进步。”

  巴尔的摩表示,这次渗透了许许多多人努力的世界生命科学大会,让年轻的中国科学家有机会与来自全世界的前辈交流,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向记者分享了英国长期保持科研优势的一系列有效经验。拉马克里希南出生于印度,在美国度过了大部分时间,最终选择留在英国做研究。

  他认为,英国之所以拥有良好的科研氛围和杰出的科研成果,有如下原因:首先,在英国有多所世界一流的大学,这为青年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英国的科研机构类型丰富,除研究所和高校外,还有大量科研委员会——各类不同性质的机构和不同来源的经费,有助于支持大量不同类型的项目,这对科研的多样和互融很有帮助;最重要的是,英国凭借这些优势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一流学者。

  拉马克里希南表示,近年来,中国也开始展现出巨大的吸引力,因为有越来越多在外留学的优秀科研人才,选择回到中国发展。可以预见的是,这将极大地促进中国学术水平的提升。此外,中国最大的科研优势之一在于地广人多,适宜开展大规模研究。

  拉马克里希南特别指出,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对基础研究至关重要。“正是这样的支持,让英国学者率先发明了基因测序,彻底改变了生物学。”他建议,在必要的监管基础上,应当给予科学家充分的信任。他说:“我们不可能浪费时间,却什么都不做。即便研究周期很长,科学家也会尽可能地不断取得进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感慨道:“当我向主席台下看去,大部分是年轻的面孔,闪烁着求知的渴望。”他表示,举办此次生命科学大会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激励青年学生和青年学者,让他们在成长和职业生涯早期,就有机会直接与大师交流,了解他们的事业高峰和努力方向。

  曹雪涛相信,正是这些年轻人,构成了我国生命科学未来发展的基础。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期待:“经过前三十年的积淀,中国的生命科学水平有了整体的提升,在部分领域,已经产生了很大的世界影响。未来,我们会慢慢形成一些特色学科,并且在某些领域创造一个个高峰。我们也希望在部分领域引领生物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