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天走失1300多位老人 盘点各国防老人走失办法

央广网 2016-11-23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七旬老人找不到家”,“老人耳背,迷路街头”,“85岁老人独自外出3天未归”这样的消息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在社会新闻版块中经常出现,老人走失牵动人心。根据民政部下属的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今年10月发布的《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研究报告》,全国走失老人一年约有50万左右,平均每天走失老人约1370人。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老人走失的主要原因是失智和缺乏照料。

  一个老人的走失,对于整个家庭是灾难性事件,也不利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巡视员、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院长王治坤表示,希望研究报告的发布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老年人走失相关情况和问题,唤起全社会关心、关注、关爱老年人;同时也敦促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和民政部门制定有效措施保护老年人,防止走失。

  放眼海外,在其他国家对于防止老人走失有哪些好办法?如果老人走失了,哪些机构会收留他们?如何给予他们帮助呢?

  首先看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介绍,澳大利亚老人如果走失,他们的家人主要寻求警察帮助。而澳大利亚很多老人的亲人们会给他们做好充分准备,以备不时之需,防走失手镯就是其中的一项器具。

  胡方表示,很多老年人和孩子一样会在手上戴一个手镯,背面写上老年人家人的联系电话、地址、如果有疾病史,可写上疾病和用药史,通常这种手镯防水,内容不会被雨水、汗水打湿,此外也有一些商家可提供刻印服务,将这些内容刻在手镯上,代替手写上去,进一步保证信息不丢失。

  对于澳大利亚很多移民家庭,家里老人如果短期在澳大利亚居住,就算老人头脑清醒,一般也会在老人出门前给老人备一张小卡片写清楚自己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以防止万一走失时因语言不通而无法回家。此外,部分澳大利亚地区开始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登记工作, 警方为了方便于寻找走失老人,把老人以及他们的照顾者登记在警方系统中,以协助警方尽快将丢失老人和家人取得联系,也希望这个方法能够对走失的老年人重回家庭有所帮助。

  再将视线转向日本。日本警察厅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日本共有1.2万名痴呆症患者走失,同比增长1452人,创下历史新高,暴露日本社会老龄化严峻形势。

  为此,日本业者绞尽脑汁,研发相关监护老人产品。一家日本科技公司想出妙计,将全球定位器GPS引进鞋子当中,这样老人无论走到哪儿都不会走丢。

  据日本观察员黄学清介绍,日本警方公布数字显示,日本已连续3年每年走失的失智或疑似失智老人数超过1万人,去年达到1万2千多人,其中2%至今下落不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非常大的痛苦和烦恼。

  日本在防止老人走失和寻找走失老人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一旦老人走失首先可以报警,地区的高音喇叭就会广播老人的年龄、身高、容貌、衣着,请大家注意附近是否有这样的老人在徘徊。厚生劳动省专门开设相关网页,指导人们怎样防止老人走失、如何寻找等。这个网页还与所有地方警方网页相连。政府还会资助企业研发相关产品,比如资助一家公司发明装载GPS定位器鞋子,老人穿上这样的鞋,通过系统很快就可以知道老人的行踪,但是比较贵,一双3000多人民币,还需要交一点系统使用费,此外还有附带定位功能的手表等。

  同样想在老人鞋里内置GPS系统、进行精确定位的还有英国,家人只要在手机里装一个APP,就可以随时掌握老人行踪。

  英国观察员侯颖介绍,在英国和爱尔兰有80万痴呆患者面临走失危险。数据显示,如果不能在24小时内找到,50%的走失者可能会出现严重伤害。英国相关机构也在做各种努力防止老年人走失,比如在家能够享受全套体检,实时监控身体各项指标,以及随时GPS定位防止走失等。

  之前也有一种装有微型卫星导航系统GPS的鞋在英国面市,它可精确锁定穿鞋者位置,鞋中安装跟踪装置可让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人放宽心,也可给老年人痴呆患者更大的行动自由,这种标价250英镑的鞋里装有微型GPS系统,家人甚至可以设定安全区域,一旦穿鞋者走出设定区域,就会发送电子邮件或是短信报警,家属在智能手机或电脑上下载相关应用软件就可随时跟踪病人。在寻找走失人员方面,Facebook之前也跟英国慈善机构合作,帮助寻找失踪人员,使用Facebook地理定位工具,寻找失踪儿童和老人的警报,将被发送到最能提供帮助的地区。

  忙碌工作的人们,请不要忘记家里操劳辛苦一辈子的爸妈!多回家看看,多跟老人们说说话,早点发现认知受损的老年人,早点帮助他们获得有效治疗,这样才能减少身边老人走失的悲剧发生。

  冬天到了,寒冷的天气对于走失老人的生存产生更大威胁。如果在路上遇见迷路走失的老人,请伸出温暖的手,带他们早点找到回家的路!

责任编辑:xujinghui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央广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