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对恐龙性别差异证据提出质疑

新浪科技 2017-03-31 作者:任天

  乔丹?马伦博士站在加拿大自然博物馆的复制恐龙化石藏品之间。这些恐龙头骨属于4个此前进行过两性异形研究的物种:暴龙(Tyrannosaurus rex,最大的头骨)、脆弱异特龙(Allosaurus fragilis ,右侧黑色头骨)、安氏原角龙(Protoceratops andrewsi)和直立剑角龙(Stegoceras validum,手中头骨)。

  北京时间3月3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数十年来,在恐龙研究中存在这样一个理论:某些恐龙可以根据骨骼形状来确定其性别。近日,加拿大自然博物馆的一位古生物学家对这一理论提出了质疑。

  乔丹?马伦(Jordan Mallon)博士是该博物馆的恐龙专家,他认为,这些恐龙骨骼化石上的差别证据并没有充分的说服力,因此,现在或许是时候“重写教科书”了。他的报告发表在在线期刊《古生物学》(Paleobiology)上,关注的焦点是两性异形——一个物种的雄性和雌性可以根据性器官之外的生理特征来进行区分——的生物学原理。

  “我并没有说恐龙不是两性异形,而是说没有证据显示它们是两性异形。事情尚未有定论,”乔丹?马伦说道。马伦对以往有关恐龙两性异形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然后做出了这一判断。他解释道,问题在于,这些研究中有一些只依赖很少量的样本,更重要的是,他们并没有合理地分析统计数据,从而得出了站不住脚的结论。

  “本质上,如果你回顾并重新分析这些研究的原始数据,利用混合模型等合适的统计检验,你会发现并不存在两性异形,”马伦解释道,“尽管有其他人已经对恐龙化石中的两性异形证据提出过质疑,但这是第一篇发表出来表明这一情况的报告。”

  乔丹?马伦回顾了9个物种的数据,包括角龙类、剑龙类和食肉恐龙等。其中一些数据来自1976年一篇有重大影响的论文,文中对大约20件安氏原角龙(学名:Protoceratops andrewsi)标本进行了两性异形区分。该文作者分析称,雄性安氏原角龙与雌性的区别在于,它们具有更宽的头盾,鼻子上的突起也更大。尽管该研究采用了较大的样本量,但马伦对数据进行重新检验后发现,根据骨骼形状将这些标本分为两组的证据并不充分。

  马伦指出,的确有一些区分恐龙雄性和雌性的方法,但截至目前,这类数据都十分零散,而且无法提供这些恐龙内部解剖结构是否存在差异的信息。“有一些方法可以确定雌性个体的性别,比如,一些化石中,恐龙蛋就保存在恐龙体内,”马伦解释道。

  马伦还指出,研究者可以寻找恐龙化石中的髓质骨(medullary bone)。这是一块海绵状的骨头,位于产卵雌性恐龙的长骨中。该组织富含钙质,能为蛋壳的生成贮存原料。今天的鸟类也具有髓质骨。

  “我们要做的,就是分析那些能够确定鉴别为雌性的恐龙化石,如果你能分析足够数量的样本,那你就能说,这就是我们所认为的雌性恐龙应该的模样。然后,在对剩余样本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比较哪些与已知雌性恐龙化石比较像,哪些不像,不像的那些就应该是雄性恐龙的化石,”马伦说道。

  马伦还表示,如果两性异形确实存在于某些恐龙物种中,他并不感到奇怪,因为在现生的许多动物身上都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比如鸟类和鳄鱼,这两者是最接近恐龙的现生动物。举例来说,雄性鳄鱼要比雌性大得多,而鸟类中的两性异形则更加明显,雄孔雀长着巨大的艳丽尾羽,而雌孔雀则朴实无华得多。

  古生物学家面临的挑战在于找到足够数量属于某个恐龙物种的化石,并且这些恐龙应当处于相似的年龄阶段,从而才能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正如马伦所指出的,目前的研究都在这方面有很大不足。

  “我在这篇论文中想要表达的是,如果我们想要获得恐龙两性异形问题的答案,那利用传统的方法将会非常困难,”马伦解释道,“我们还需要继续搜寻。”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浪科技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