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风为什么这样疯狂?拉尼娜来“助力”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 2016-10-21 |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Weather情报局团队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入秋以来,尤其是中秋节以来,台风似乎成了“常客”,频频“造访”。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动不动就是“强”或“超强”级别,时不时就登陆一下,不仅会“扎堆儿”,有时还“组团”。气焰之嚣张显露无疑。那么,近期台风为什么如此疯狂?
台风:前期默默无闻,后期“疯狂”造访
今年上半年,在超强厄尔尼诺的“镇压”下,没有台风生成,而常年同期生成4个。可在厄尔尼诺隐退之后,洋面上台风开始活跃。而在入秋后,台风近乎“井喷”,大有一种“秋后算账”的感觉。
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9月1日-10月19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11个台风生成,占今年以来台风生成个数的50%(常年9-10月生成台风8.5个,占全年的33% ),较常年同期偏多2.5个。11个台风中有8个最大风速超过12级,占生成台风的73%。
9月以来台风生成和登陆情况一览表
其中,今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超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速高达70米/秒(17级以上),为今年以来全球海域最强台风。它于9月15日凌晨在福建省厦门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5级(48米/秒)。“莫兰蒂”也成为今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的最强台风。
航拍强台风“莫兰蒂”肆虐后的厦门工地(图片来源:中新网)
谁解除了台风的“封印”?
今年台风“后劲儿”那么大,到底是因为啥呢?
首先一点,“秋台”本疯狂。
所谓的秋台,一般是指九月以后生成的台风。根据统计数据,秋季平均生成台风10.9个,仅次于夏季的11.2个,秋季达到超强台风级别的台风个数有时比夏季更多,9-10月超强台风的个数往往要占到当年超强台风个数近一半。另外,秋台风往往路径诡异多变,造成的灾害损失也较重。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人问:Why?
我们知道,台风发展壮大的能量之源主要是海洋中的热量。夏秋过渡季节,太阳从北向南移动,就会导致海温偏暖,海面蓄积的热量越来越多。能量供给充足,台风长得也会比较“强壮”。进入秋季以后,副热带高压开始东退南移。随着这一影响台风路径主力的“式微”,与其他系统势力逐渐形成“势均力敌”之态,加之南海的复杂地形,所以往往导致台风“不走寻常路”,路径诡异莫测。
此外,秋季台风往往容易与北方南下冷空气相结合,形成台风倒槽,给台风北部地区带来极强的风雨影响,影响范围较大,灾害损失也更为严重。
其次,拉尼娜来“助力”。
2016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距平指数达到-0.53℃,标志正式进入拉尼娜状态。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以下简称海温)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当这片东西长上万公里,南北宽上千公里的海域,气温低于常年平均值0.5℃时,即进入拉尼娜状态,持续6个月以上便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图为2015年11月以来Nino3.4区海温距平逐周演变(海温偏低0.5℃为拉尼娜状态)。(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研究表明,拉尼娜影响年秋季台风相对活跃。历史上由厄尔尼诺转为拉尼娜的年份(1973年、1983年、1988年、1995年、1998年、2007年和201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温偏高,秋季台风个数占全年比例高。除1973年(42%)和2010年(43%)外,其余5年秋季台风生成个数均占全年总数的一半以上;除1983年(38%)和2007年(45%)外,最大风速超过12级的台风个数占生成个数的比例均超过50%,其中1973年达100%。秋季后期,7年中最强登陆台风是2010年10月23日登陆的第13号台风“鲇鱼”,登陆时最大风力达到12级。
今年的台风情况也印证了这一规律。当前,由于拉尼娜持续发展,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高超过0.5℃,部分区域异常偏高1.0~1.5℃,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活跃,生成台风偏多,强度偏强。同时,拉尼娜的威力在其他地方也逐渐显现:如8月以来,澳大利亚南部、印度尼西亚、越南、巴基斯坦、朝鲜、尼日尔、马其顿等地出现暴雨洪涝。8月上旬热带风暴“伯爵”造成墨西哥至少40人死亡,9月初飓风“赫米纳”袭击美国佛罗里达,10月上旬十年来最强飓风“马修”重创加勒比海地区。
飓风“马修”过后的海地
附赠绝技:台风来了怎么办?
1. 尽量不要外出。待在房屋里的人,应小心关好窗户,用胶布在窗玻璃上贴成“米”字形,以防窗户玻璃破碎。
2. 如果在室外,千万不要在临时搭建物、广告牌、铁塔、大树等附近避雨,以防被砸伤。如台风伴有打雷现象,则要采取防雷措施,特别不要在山顶和高地停留。
3. 正在开车的人应立即将车开到地下停车场或隐蔽处。
4. 如果住在帐篷里,则应立即收起帐篷,到坚固结实的房屋中避风避雨。
5. 在水面上的人(如游泳或水上作业),应立即上岸避风避雨。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李阳阳
上一篇:古鱼新发现揭秘人类颌骨来源之谜
下一篇:飞机能不能也是电动的?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