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甲烷排放近两年达峰值

百分之六十排放来自农业和油气开采等活动

科技日报 2016-12-13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12日出版的《环境研究通讯》杂志上发表论文称,空气中的甲烷浓度自2007年开始大幅上升,在2014年和2015年急剧增长并达到峰值。

  论文称,2014年和2015年两年间,甲烷浓度每年上升十亿分之10,而21世纪初,这一增长速度为平均每年十亿分之0.5左右,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增温潜势为二氧化碳(CO2)的28倍,自工业时代以来贡献了大约20%的地球增温。研究表明,近年来CO2排放的增长已经趋缓,但甲烷排放似乎在飞速增长。据美国科学促进会科技新闻共享平台EurekAlert!报道,在本周即将举行的美国地球物理联盟秋季会议上,科研人员将讨论这一问题。

  论文第一作者、法国实验科学和研究实验室研究员马瑞儿·桑诺伊斯表示,“造成此次排放峰值的原因尚不清楚”,但来自热带地区农业来源的排放可能起到了主要作用。

  虽然自然资源如沼泽和湿地也会产生甲烷,但每年大气中60%的甲烷来自人类活动。例如牧场里牛消化道就能排出大量甲烷。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显示,1994年到2014年全世界存量牛从13亿头增加到了近15亿头。另一方面,稻田里被水淹没的土壤也为微生物产生大量甲烷创造了条件。此外,北美环保主义人士认为,化石燃料勘探也可让甲烷从油气井中大量泄漏出去。

  据一系列来自甲烷排放的数据和计算机模型共同计算的结果表明,在过去20年间,甲烷排放发生了很大变化——2000年到2006年,大气中甲烷增长微乎其微,2007年后发生了巨大变化。 (记者房琳琳)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