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文化中寻找新时代表达

文章出自:中国美术馆 文章位置:学思践悟

标签: 文化;民族;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新时代下的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
  2023年为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在60年的历程中,中国美术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展示当代的优秀创作,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并将中华民族优秀的品德和创新精神融渗到作品中,以精品力作奉献给人民,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美术馆也作为大众美育的重要平台,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以传道、文以颂德,以优秀的作品引领时代风尚,激励广大艺术工作者,在当代中国人民追梦的伟大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赓续传承中发扬光大。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璀璨瑰宝,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标识,也是华夏精神气质的典型象 征,蕴含着中华文明的独特基因与鲜明底色。数千年来,书法艺术高峰连绵,积淀丰厚,名家辈出,经典名篇不可胜数。通过临习古法追溯书法正脉本源,转化融合传统审美,书写时代正大气象,是书法实践的必由之路,也是攀登高峰的重要根基。“全国第三届书法临帖作品展览”展出的作品涵盖了行、草、篆、楷、隶等各种书体,聚焦崇尚经典和内化出新,注重临古涵养和个性表达。作品取法上至商周,下迄近代,甲骨、钟鼎、简帛、碑版、刻石、法帖均有涉猎。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再读再赏,给大众展示流淌在中国数千年文脉中的文化自信及文化精神,共同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在时代进程中不断更新的美,并在传统作品的承传中寻找与当下契合的新时代表达。

版权所有 © 《通讯》编辑部  备案号:京ICP备16005954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5号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59041343 Email:cansm@vip.sina.com

版权所有 © 《通讯》编辑部 备案号:京ICP备16005954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5号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59041343

Email:cansm@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