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由中国科协—北京大学科学文化研究院、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及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科学文化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本届论坛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文化”,充分回应了社会各界对这一热点议题的紧密关注。
论坛现场
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杨黄浩,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党委统战部长姜国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学部主任汤超,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等出席论坛并致辞。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出席会议。
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集群已成为全球社会共同聚焦的现象级话题,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使科学文化的形态特征发生重大变化,科学伦理问题凸显,对科学文化建设、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提出全新要求,而科学文化中追求真理、理性批判、追求创新的精神永存。我国应充分因应人工智能时代之变,开创科学文化之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做出更大贡献。
韩启德致辞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在致辞中强调,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文化,是当前贯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领域的世界性课题。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科学文化的实在性、严谨性、包容性、进步性,这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前瞻性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文化,意义重大、形势紧迫。
贺军科致辞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杨黄浩对论坛的开幕表示祝贺,他介绍了教育部在智慧教育服务平台建设、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布局、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验、智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生成式人工智能规范管理等重点领域的工作进展,并对建设契合人工智能时代特征的科学文化提出了期望。
杨黄浩致辞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党委统战部长姜国华在致辞中回顾了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北大在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的战略布局。他指出,对于人工智能时代科学文化的反思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期待通过多学科、多领域学者的深入交流,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文化建设贡献真知灼见。
姜国华致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学部主任汤超指出,人工智能作为一项跨学科研究,一直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的密切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逾越科学技术的范畴,需要进行更大跨度的学科交叉,特别是科技与人文领域的对话和协作。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对科学文化进行前瞻性反思,具有重要意义。
汤超致辞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从技术与产业发展角度,阐述了对人工智能的观察。他指出,人工智能是工业革命级的技术,企业应该将其视为生产力提升的工具,All in AI,提高业务流程的含“AI”量。同时,应统筹考虑其发展与安全,识别安全威胁并积极研究解决方案,为发展护航。
周鸿祎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北京大学智能学院院长、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进行了题为“为机器立心,为人文赋理”的主旨报告。
随后,论坛邀请了四位知名学者做大会报告。报告分为两个半场进行,上半场由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原主席、国际科学理事会CFRS专委会委员龚克报告“浅谈:对人工智能怎么看?怎么干?怎么教?怎么管?”;下半场依次由智源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多媒体信息处理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黄铁军报告“以人工智能为例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中心主任、联合国人工智能高层顾问机构专家曾毅报告“从智能向善到共生文明——探索人与人工智能的和谐共生”,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泽奇报告“数字化与文科的未来”。
各位专家内容充实而深刻的精彩阐述,进一步激发了与会听众对“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文化”这一议题的浓厚兴趣,双方在互动交流环节展开了热烈讨论。
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相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300余位代表与会,北京大学校相关院系及校内职能部门领导,中国科协办公厅、调宣部、创新战略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版权所有 © 《通讯》编辑部 备案号:京ICP备16005954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5号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59041343 Email:cansm@vip.sina.com
版权所有 © 《通讯》编辑部 备案号:京ICP备16005954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5号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59041343
Email:cansm@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