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暗示法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18-04-25 作者:郭磊

  清醒暗示法是指在个体清醒的状态下使用暗示的方法,而暗示,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可以转变人们对事物的观念,改变人们的初衷。

  简介

  暗示分为两种,在个体清醒状态下的暗示,和非清醒状态下的暗示(催眠和睡眠状态)。所谓暗示 ,就是用含蓄的、间接的方法 ,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这种心理影响表现为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环境等 ,使人在不加考虑的情况下按一定的方式行动 ,或接受一定的意见和信念1。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是大家熟知的,这位曹公是率先把暗示用于军事领域的先驱之一。医疗界和教育界也开始逐渐利用心理学家们关于心理暗示的研究成果,“暗示疗法”和“暗示法教学”已崭露头角2。积极的暗示对于发掘人的生理潜力、心理潜力 ,使人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鼓励和调动人的积极性 ,促进各项任务的完成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

  作用特性

  暗示不象劝说那样是建立在通过逻辑论证来取得接受信息者同意的基础上 ,由接受者独立作出结论。而是通过直接启示有关心理状态出现的方式在起作用 ,不需要证明和逻辑推理 ,不要求接受者表示同意 ,而是要求他在不知不觉中 ,自然而然地接受现成的结论。因此有人说暗示“不是从正门而是从后门”进入人的意识 ,它避开了看守人———意识的批判 ,使受暗示者在无意识状态下接受 ,不由自主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 ,或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有效的、直接的暗示能引起预期的反映 ,而又不会引起对立情绪和可能的反抗。暗示应用的范围很广 ,人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方面都能受到暗示。暗示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类心理方面的正常特性 ,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 ,都有接受暗示的可能性。用暗示做思想工作具有适应面广、灵活、机动等优点 ,在各项工作中不论时间、地点、条件如何变化都可以使用1。

  暗示的作用途径

  一是语言暗示法。就是通过语言来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过程。在运用语言暗示时 ,特别要注意运用那些受暗示者愿意听的 ,容易接受的话对他们进行刺激。语言暗示的要求非常高 ,要特别注意暗示语言的选择和表达。

  二是动作暗示法。就是通过打手势或其它动作、姿势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过程。有时由于受某种条件的制约 ,不能用语言进行暗示时 ,可用动作进行暗示。运用动作暗示时 ,动作要简单明了 ,使受暗示者容易理解和领会 ,否则会引起受暗示者的迷惑和反感。

  三是表情暗示法。就是暗示者通过自己的不同表情来影响受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的过程。通过暗示 ,使受暗示者通过暗示者的表情变化来改变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四是权威暗示法。就是根据受暗示者树立的正确的法纪、权威心理 ,对领导人物、杰出人物的崇拜心理及对法纪、权威的畏惧心理 ,来影响受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的过程。

  五是榜样暗示法。就是根据受暗示者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 ,暗示者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受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的过程。模仿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倾向 ,这种倾向表现得很明显 ,特别是在情绪兴奋时 ,模仿更容易产生。

  六是反暗示法 (或叫负暗示法 )。就是以外界刺激物的暗示引起相反的反应的方法。反暗示法如果运用得好 ,就能起到正暗示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如在政治学习讨论时 ,某人本来主张一种观点 ,但在发言时却提出相反的观点 ,这时听众中立即有人起来反驳、辩论 ,于是某人的本意就得到了阐明 ,这就是反暗示法。另外 ,象人们平常说的“请将不如激将”等 ,也都是反暗示法。

  七是关系融洽法 (或叫情感交融法 )。就是根据受暗示者对和自己关系融洽的、说得来的人的观点容易接受的心理 ,对他们进行暗示 ,以影响其心理和行为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 :暗示者和受暗示者的关系越融洽 ,他的暗示就越容易被接受。所以 ,必须搞好官兵关系和上下级关系 ,以便有利于用暗示做好思想工作。

  八是知识暗示法。就是根据受暗示者的求知欲望和对知识性、趣味性强的暗示容易接受的心理 ,对他们进行暗示 ,以影响其心理和行为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 :知识性、趣味性越强的暗示材料越容易被受暗示者接受 ;知识性、趣味性差的暗示材料不易被受暗示者接受1。

  案例

  1955年的一天,格奥尔基·洛柴诺夫博士在他的心理诊疗所为一个电焊工施治。此人极度疲劳、神情沮丧:诉说晚上还得上夜校,还得背首诗,可他怎么也背不出。洛柴诺夫给他施行暗示疗法下的刺激是兼顾极度衰弱和记忆减退的。这一次没用催眠,病人是清醒着的。第二天,此人跑来大叫"奇迹"。原来他昨晚不仅背出教过的诗,还背出了只听过一遍的诗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郭磊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间接性条件反射

下一篇:维生素学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