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湿原洼地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18-04-25 作者:赵阳国

  高地湿原洼地同高海拔或高山湿地不同,是指分布在高原,主要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蒙新高原上的所有湿地类型。

  我国高地湿原洼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而独特,按照《湿地公约》的分类系统,我国高原拥有除滨海湿地外的所有4大类湿地类型,即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

  分布蒙新高原湿地

  蒙新高原湿地以沼泽湿地、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为主,但其面积较小。由于该区地处内陆干旱区,所以该区的各类湿地都是非常宝贵的湿地资源。由于蒙新高原湿地的大江大河非常少,主要为内流河,河流水源依赖于山地降水和高山融雪,大多源出山脉,出口经冲积扇、洪积扇流入盆地,或没于隔壁沙漠,或注入湖泊,或散失形成沼泽,或入灌区形成人工湿地。

  蒙新高原如同青藏高原一致,该区气候干旱,湖泊蒸发量超过湖水补给量,沙漠广袤,在沙漠区边缘地带多有风成湖泊分布,是该区湖泊湿地的一个显著特征。但这些湖泊面积都很小,且湖水浅,湖泊的径流补给以地下潜水补给为主,一旦遭遇沙暴,湖泊即可迅速被流沙所掩埋而消亡。

  新疆高原湿地主要分布在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及天山和阿尔泰山山区,海拔从2200m到5200m均有,主要是一些高原湖泊和高原草本沼泽。高原湖泊主要有赛里木湖、依协克帕提湖、阿牙克库木湖、阿其克库木湖、鲸鱼湖等。新疆境内湖泊湿地面积占全区湿地总面积的47%,全区大于100hm²以上的湖泊共有108个。

  内蒙古高原沼泽湿地以苔草湿地和芦苇湿地为主。由于该区地势高亢,降水较少,是我国主要的半干旱区,该区沼泽湿地的分布比较零散且面积较小。在海拔为1500m-1800m的西辽河河源的“坝上高原”区,河间洼地和河滩上发育了相对集中的苔草湿地,形成群丛聚集的草丘景观。

  呼伦贝尔湖区的沼泽湿地分布也相对集中,在辉河和乌尔逊河流域发育了大面积的芦苇湿地。锡林郭勒西侧的乌拉盖河下游河滩平坦宽阔,发育了成片的踏头苔革湿地和少量的芦苇湿地。闪电河的河源区河曲发达,河流截弯取直现象普遍,旧河道中发育了小面积的苔草泥炭湿地。

  云贵高原湿地

  云贵高原湿地类型主要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发源于此的河流较少,主要有珠江、元江等。云贵高原湖泊湿地面积较小,面积100hm²以上的湖泊60个,面积1.19×105hm²,约占全国湖泊面积的1.3%,全为淡水湖。该区湖泊换水周期较长,生态系统较脆弱。

  云贵高原湿地主要为芦苇湿地和苔草湿地,泥炭藓湿地很少,其中芦苇湿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的断陷湖盆区。湿地中有很厚的泥炭层,达15m以上,在一些几乎干涸的小湖周围以苔草湿地为主,也具有很厚的泥炭层。苔草湿地主要分布在贵州高原,以香蒲湿地和水葱湿地为最多。

  青藏高原湿地

  青藏高原湿地总面积4.700×107hm²,约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7.46%,其中沼泽湿地总面积4.913×106hm2;河流湿地年平均总流量为6.3834×1011hm³;湖泊总面积3.6889×106hm²,面积大于50hm²的湖泊有1770多个,面积约291.82hm²,大部分多为盐湖或咸水湖,盐湖湿地资源是青藏高原湿地一大独特的自然景观。

  青藏高原湿地以青海省面积最大,其次为西藏,若尔盖,滇西北横断山区。青藏高原是全球最高达的河源区,河流湿地广布,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以及雅鲁藏布江均发源于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三江源区大片的沼泽湿地是这些江河的重要水源地。

  青藏高原上湖泊众多,是我国湖泊湿地分布最多的地区,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9.5%,包括青海湖、纳木错、色林错、扎日楠木错、扎陵湖等著名湖泊。高原上绝大多数湖泊海拔在4000m以上。高原上的湖泊湿地除东部的鄂陵湖、扎陵湖等为外流淡水湖外,其余多为内陆咸水湖和盐湖,资源利用以湖泊的盐、碱等矿产开发为主。这是由于区内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约是降水量的150倍,湖面蒸发量远大于补给水量,湖水因而逐渐浓缩,致使区内盐湖达170个以上,面积近6×105hm²左右,成为我国盐湖分布最多的地区,同时也是世界盐湖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湖泊补水来源以冰雪融水为主,湖水入不敷出,干化现象非常明显,近期多处于萎缩状态。微咸水湖滨都发育了大片的湿地,成为良好的天然牧场。在泸沽湖、鄂陵湖和扎陵湖等淡水湖的湖滨,芦苇、苔草等湿地植物非常茂盛。西藏的湖泊群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范围最大,数量最多的高原湖泊区,全区湖泊总面积约2.4×106hm²,约占我国湖泊总面积的1/3。全区1500多个大小湖泊中,超过100hm²的有8000多个,超过1×104hm²约有35个,超过2.5×104hm²的有14个。纳木错湖、色林错湖面积都在1×105hm²以上。纳木错湖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泊,同时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湖面平均海拔高度4718m。

  青藏高原湿地以蒿草和苔草湿地为主。该区发育了大面积的泥炭,是世界上泥炭储量最高的地区。该地区是纯牧区,畜牧业是该区居民赖以生存的产业,在高原上发育了大面积的草场,可划分为长江源、黄河源和若尔盖高原三大高原草场区。

  功能

  高原湿地维系着周边地区的水源供给,对地区的气候调节和废物处理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高原湿地特有的高寒气候和特殊的地质构造与地理位置孕育了特有的生物多样性,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因此该湿地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

  水源涵养

  湿地是地球上淡水的主要存储库,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涵养地。湿地是水量的天然调节器,具有调节径流、控制洪水的生态功能,对区域防洪、抗旱和减灾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若尔盖高原降水分配不均,但是可以通过湿地的调节,存储来自降水、河流过多的水量,避免发生洪水灾害,保证其周边地区工农业生产有稳定的水源供给。

  高原城市之肺

  天然的高原湿地具有巨大的去垢纳污的能力,湿地中有相当一些水生物有很强的清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能力,据测定,在湿地植物组织内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重金属浓度高出十万倍以上,因此高原湿地对维系其周围城市的环境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气候的调节器

  湿地可以调节局地小气候,对毗邻的地区有增势降温的作用,这种现象被成为“冷湿效应”。例如:若尔盖高原地区的低温明显低于非湿地区,而且周边湿地越少的区域,温度越高,这表明湿地的制冷作用对周边区域的有影响非常明显。对于湿地地表温度而言,若尔盖县草甸的地表温度最高,季节淹水湿地次之,常年淹水湿地最低;但是该区湿地的地表温度最低值的大小次序则相反,这是由于常年淹水湿地和季节淹水湿地中过多的水分的调节作用所致。

  因此如果对湿地进行排水疏干退化为草甸后,将加大排水渠区地表温度的日较差,甚至在夏季也引起霜冻,对植物生长会带来不利影响。湿地近地层日平均气温主要受制于下垫面温度的变化。常年淹水湿地受上覆水体调节,白天增温和夜晚降温速度慢,而季节淹水湿地和革甸湿地的增温作用非常重要,常年淹水湿地一旦转化为季节淹水湿地或草甸后,湿地的制冷作用会减弱,若湿地被挖沟排水后,湿地的制冷作用也会随之消失。如若尔盖高原湿地的蒸发量远高于湿地周边的地区,约是其2~4倍。由于蒸发量越大,近地气层中的相对湿度越大,因此常年淹水湿地近地气层的相对湿度越大,高达96%;草甸湿地次之;湿地周边区域最小。

  珍稀野生动物的乐园

  高原湿地中,鸟的数量多且分布集中。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同时伴随着青藏高原隆起和古地理环境的变迁,使这里即保留了古老的物种,同时也生长了许多新的物种。这里野生动物的特点是珍贵稀有、物种丰富、资源存储量可观。这些耐寒的生物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们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了高原的生态系统的平衡。

  盐湖资源的宝藏

  高原湿地通过多种方式向我们提供能源和资源。青藏高原处于全球最主要的两大成矿地带——环太平洋成矿带和古地中海成矿带的交汇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种齐全,规模较大。

  其中盐湖是高原湿地独特的一种矿产资源。盐湖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不仅可以提供食盐、芒硝、天然碱和镁盐等10余种普通盐湖矿产外,还盛产钾、锂、铯、铷等矿产元素。盐湖中除了矿产资源外,还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如盐藻和盐卤虫,这些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巨大的天然碳库

  湿地是碳的储存库,主要通过泥炭的累积来存储碳。泥炭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矿产资源。沼泽地表积累的大量有机物,主要是植物残体,在土壤长期过湿或有积水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活动受到强烈的抑制,不能获得彻底分解,而形成粗有机质或泥炭层,所以泥炭不仅能反映沼泽的形成和它的发展速度,而且也能反映沼泽的发育程度及其发育阶段。若尔盖高原的泥炭分布较集中,且连片分布,存储量大约为7.6×109m³,为全国最大的泥炭矿区。泥炭剖面特征可间接地反应全球环境变迁,对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泥炭富含有机质和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酸度适中,可直接作为肥料。泥炭还可以用作发电或家用燃料、建筑材料、化工燃料和医疗材料,若尔盖已开始建设一座1500kW的泥炭坑口示范电站,这是我国第一个泥炭发电站。但是泥炭是不可再生资源,泥炭地资源的大量开发与利用,使若尔盖高原的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因此要坚持节约和合理利用的原则,改造利用泥炭地都应考虑其生态后果而在适当的范围内实施。

  现已建立若尔盖---阿西高寒沼泽自然保护区,目的就是在积极保护泥炭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探索合理开发利用我国高原泥炭的途径,使泥炭地的开发与保护达到良性循环,达到有序利用,并不断提高泥炭资源的利用水平。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阳国 - 副教授 - 中国海洋大学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聚群指数

下一篇:反向电压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