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八哥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19-03-20 作者:魏大勇

  海南八哥,即家八哥,原产于印度,食物丰富,但如今已被引进到世界各地,主要是为了降低农作区害虫的族群数量,但由于它们要和其他种类竞争产卵的所在,又会杀害小鸟,破坏鸟蛋,以及驱逐小型哺乳动物,因此在引进的同时,也降低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家八哥为中型鸣禽,全长250mm左右。整个头颈及耳羽亮黑,微具紫光;后颈至上胸灰棕,上体褐色,尾黑具白端。次级翅上覆羽和内侧飞羽葡萄褐色,次级飞羽先端略染青铜色,初级覆羽纯白,初级飞羽黑褐,各羽基部有一白斑,飞行时翼闪明显。胸、胁淡褐,腹以下白。虹膜略红,嘴和脚黄色。体型比八哥略小,体态似八哥,但无明显的冠羽,体色偏褐,眼周裸皮黄色。家八哥叫声嘈杂,有汩汩的似流水声、刺耳尖声及悦耳哨声,还能模仿其他鸟鸣1。

  形态特征

  海南八哥是中型鸟,体色接近巧克力色或灰色,头颈部呈黑色,体长约二十五至二十六厘米,鸟喙、眼斑、脚与爪部则为黄色,飞行时翅膀上可见白色斑纹。八哥相当特殊,因为它们跟一般鸟类不同,会行走而不是跳跃。生殖季时,它们展现出高度的领域性,会与邻近的其他对鸟发生激烈争斗,到了秋、冬季,便会哺育小鸟,一窝约有五到二十只不等,那时它们每天可以往返超过十公里的距离,来回在鸟巢与捕食地之间。除了在孵蛋的母鸟外,其余的八哥夜晚时会在集体栖息地休息,有栖息地的鸟数高达一千只以上。有领域性的鸟,通常在一大早抵达自己领域时会持续鸣叫五到十五分钟。雄鸟通常比雌鸟鸣叫的多,夫妻档有时还会有二重唱的情形。领域宣示是喧闹的混合曲,有调子、有刺耳声响、咯咯声、吱吱声,有些甚至像钟声,快速地交杂著。育有幼鸟的成鸟会发出刺耳的「思跨克」鸣声,而呼叫飞行中幼鸟的鸣声总是「吱吱吱」。八哥在集体栖息地会不断鸣叫喧闹,甚至是在午夜或黎明。在新西兰的霍克湾有些八哥(藉由其色带辨认)在那里居住了十二年以上。

  栖息地

  

  海南八哥是热带地区的鸟类,但除了热带地区外,也会在其他地区发现它们,像是俄罗斯位于南欧的部分以及北法。它们的分布还是受到温度的限制,必须要在足够温暖而且食物充裕之处,这是因为八哥在孵蛋时不能离巢太久,若是气温太低,鸟蛋会被冷却,也无法孵化出来。新西兰的尼尔森区(Nelson)附近因为过于寒冷因此他们在南边的族群量下降,只发现有少数个体可以长期定居在猪舍内,因为那里足够温暖,而且有充足的食物来源供它们生长。八哥偏好长有大树的岛屿,作为栖息地。新加坡的八哥通常都成群或成一长排在树冠浓密的大树上筑巢,其选择的高度与树种也相似。

  食性

  在新西兰八哥会窃食野生鸽子、银海鸥、南方黑背海鸥与巨藻海鸥的蛋与雏鸟,以及小型原生动物与引进的燕雀等。八哥会造成葡萄以及杏桃、苹果、梨子、草莓与醋栗等其他水果的收成损失。在新加坡并没有发现八哥会影响到其他鸟类的证据,不过因为它们晚上的集体巢都邻近人类居住地,造成相当大的困扰。海南八哥是杂食性动物,食用无脊椎动物、水果,或从路边垃圾堆、牧场或家畜圈养地中觅食。它们也吃小鸟、蛋及蜥蜴。主要食用的无脊椎动物为甲虫的成虫与幼虫、臭虫、毛毛虫、蚯蚓、果蝇、蜗牛、蜘蛛,主要是在平地,尤其是路边捕捉,在那里许多昆虫都被汽车碾死。它们也啄食牧草或收割后的残株表面的猎物。

  繁殖

  

  

  

  雌雄鸟经年累月结伴,并生活在同一个领域中达数年之久。鸟巢呈杯状,由乾草、小树枝及叶子组成,通常筑在树洞、峭壁、建筑物或其他构造中,有时也会筑在枝叶浓密的树上。在大洋洲地区,八哥从十月中开始产卵,一直到翌年三月初,高峰期是在十一月到一月之间,每对鸟一年会哺育两窝蛋。而在北半球的栖息地海南八哥在3月至8月产卵一年三胎,总体情况根据气温变化而提早或延迟。八哥在大清早下蛋,一窝通常有一到六颗,平均是四颗,蛋色为蓝色,在产下最后一颗蛋后,就开始孵蛋,日间为母鸟孵,公鸟觅食,夜间则只有母鸟独守,孵化期约为十三到十四天。孵化后,雏鸟约需二十到三十二天(平均是二十五天)的时间长羽毛,这时期公鸟与母鸟都会哺育小鸟,一直到它们能飞离巢后的三周。幼鸟独立后会形成小群体,多数的八哥在九个月大时就会配对,但只有少数的年轻雌鸟会在一岁大的时候就交配产卵。产卵4~6枚,多数卵呈辉亮的玉蓝色,部分亚种出现白色或浅褐色卵。卵长约27mm-32mm.国内已经有许多人士成功繁殖出人工的海南八哥,国外也较国内基础更为坚实,有更加成熟的技术与经验,但由于他们的成本高与难度高,所以百分之98的雏鸟来自野外捕捉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人工饲养

  鸟笼

  市面上的八哥笼多为铁丝方笼,这种笼子虽然便宜但是容易夹脚,对八哥的爪子造成严重损害。饲养八哥大多采用的是不锈钢的圆笼,直径为38-45cm均可,方便打理和换食换水,也可采用传统的竹笼或者木笼,但是需要经常上油保养,懒人并不推荐采用。国外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新型铁丝笼和欧洲的大型鹦鹉笼或者是国内的狗笼均为上选,最好在笼子的门口加一把钥匙扣或者锁以防跑鸟。笼子内可以放置一些大型鹦鹉的玩具和巢箱方便八哥玩耍居住,不推荐在笼子周围放置植物,八哥有撕扯植物的习惯。小型笼子推荐添加一件笼衣以助于冬日保暖,大型笼子用繁殖箱就行了。

  护脚:

  最简单也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可以让鸟抓稳笼子,然后用手上下最右晃动笼子,幅度要大,让笼子摇摆起来,速度不要太快,那样可以活动鸟类的脚,直到爱鸟的脚发热就好了,另一种方法就是遛鸟,效果和上面的方法是一样的,但是不推荐年轻人这么做,毕竟会让别人感觉你是个吊儿郎当的富家少爷。鸟儿老了也会长脚茧,这个除脚茧的方法有很多,有人说用温水浸泡后揉搓,具体怎样我也不太清楚,一般养靛颏人们会知道,也希望大家补充。不过我不推荐大家去这么做,脚茧毕竟是个保护鸟儿的脚的东西最后提一下剪指甲,剪指甲不要一下子剪到底,那样会伤到鸟儿的甲,要用东西磨或者剪甲尖的一小部分,感觉不刮得疼并且不影响鸟类的活动就可以了。然后最好让别人或者自己带个面罩剪,那样可以让小八小鹩不记仇。

  饲料:

  饲料可以自己DIY,也可以买市面上现成的,或者小鸡饲料,这里提供一个配方:

  原料:糙米 高粱米 小米 玉米 各1/10

  黄豆 豌豆 黑豆 鸡蛋 花生 各1/20

  蛋壳粉 虾壳粉 各1/50

  南瓜(或胡萝目卜)1/3

  做法:1、将各种豆在炒锅上小火炒熟;鸡蛋壳、虾壳在炒锅上小火烤干。

  2、除南瓜,胡萝卜外,鸡蛋外,其余食材用食品搅碎机打成粉。

  3、南瓜(或胡萝卜)洗净,连皮带籽上锅蒸熟,加入鸡蛋用食品搅碎机打成糊。

  4、将所有材料混合搅拌均匀。

  5、将上述混合食材分成小份,放入食品保鲜袋中入冰箱保存。

  6、每次取出从冰箱中取出一份,解冻后上锅蒸熟,切成小块即可食用。也可一次性蒸熟,切成小块,晾晒成干颗粒。

  学舌和放飞:

  关于这两点,众说纷纭,各有各的观点,具体还是要开自己去摸索。 

  

  放飞应从小进行,越小越好,从盒中生活就开始训练,让它产生一种概念:笼只不过是吃食睡觉场所,其余时间可以让它在笼外游玩,随着鸟龄增加,笼外时间逐步减少。

  飞翔是鸟的天性,所以这里我还是比较赞同进行剪羽或刮条,不要认为这是对它的伤害,这是一种训练措施,和nianshe不同。剪羽只不过把初级飞羽,大概五根左右,最长的那几根,剪掉四公分左右,和次级飞羽齐就行,这样对鸟是没有伤害的(剪羽在齐毛后进行)。剪过羽之后八哥也意识到飞翔能力丧失,均会采取行走方式,行走训练在放飞训练中相当重要,此时它仍旧需要喂食,我们可以采取口哨、敲打食盆等方式对其进行命令,可以训练叫远、跟随、低空上手(手掌离地面20-30公分)。这阶级训练相当容易,只要有耐心就很容易成功。

  上手以后就可以教语了,此时八哥的眼睛开始由灰变淡黄。你说的时候会发现它站你手上会目不转睛地盯着你,它是不可能马上发声的,这么做是让它熟悉你的声音,如果是放录音的话,就用你的声音,让它产生听到你的声音就有一种亲切感,上手过程中千万不可抓它、吓它,它知道只有你才能让它感到安全,对以后学语中的应口作前期训练。

  八哥长期关于笼内,羽毛的伸展度大大减弱,而放飞恰恰弥补这点,在换羽期还能加快旧羽的脱落,新羽的丰满。这点是对外观影响,而更重要的是可以提性,无性则无语,上性才能出语,八说话就如同鸣鸟的鸣唱,为什么养鸣鸟的都要遛,就是提性出声。

  雏鸟的饲养:

  普通的鸡蛋料,以温水搅拌开,然后加上墨鱼骨粉、微量元素(鸽子店有卖)、番茄浆 即可,注意的是,每次调开饲料,以3-5小时吃完为宜,少吃多餐,BB始终保持在70%温饱左右。然后,平时加以面包虫,大麦虫等。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之前遇到了几个朋友,是上班族的,基本上都是早上罐饱了小八,就上班去,然后到晚上下班回家再喂,后来,死伤惨重。这里,给点提议,选择养鸟前,必须衡量自己的时间,说白了,对爱鸟负责就等于对自己负责。

  也可以用农村的办法,用豆腐为主食,喂蚱蜢等昆虫或者蠕虫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魏大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阿根廷巨鹰

下一篇:百灵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