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巨鹰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19-03-20 作者:李少斌 |
阿根廷巨鹰(Argentavis)体重可达70公斤,翼展最大可达7米,足有一架现代“塞斯纳”152轻型飞机那么大。新的模型显示,600万年前,它们在阿根廷上空滑翔而并非拍着两个巨翅飞行。科学家总结说,飞离地面和降落对阿根廷巨鹰而言可能是很大的挑战,但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阿根廷巨鹰被认为是诸如鹳、兀鹫等现代大型猛禽的祖先。通过对其化石研究,表明阿根廷巨鹰明显具有适于飞行的生理特征。不过,揭开阿根廷巨鹰翱翔天空细节之谜却是困难重重1。
外形特征
阿根廷巨鹰(学名:Argentavis magnificens)是人类已知第二大的飞禽(最大的为桑氏伪齿鸟Pelagornis sandersi),它生活在新近纪晚期。安第斯秃鹫是世界上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翼展3.05米,可捕捉15公斤重的猎物。然而,史上最大的鸟类是阿根廷巨鹰,它们非常庞大,站立身高超过2米,双翼展开的长度为5.8至7米,最长能够达到14米,就像一架小型飞机。体重约70公斤,最重可以达到150千克1。
阿根廷巨鹰的喙角尖呈弯钩状,是典型的肉食鸟类的特征。头骨构造的其他特征显示它一般都会将食物整吞下去2。
生活习性
他们生活在广阔的潘帕斯草原上,这些大鸟的颌骨并不强壮,因此很难撕裂大中型的猎物,无法啄杀大中型猎物,所以一般靠捕食小动物为生。不过也有科学家指出,这些阿根廷巨鹰虽然看起来强壮,而且有捕食的能力,但是却很懒,不喜欢自己去捕猎。那么它们吃什么呢?也许它就像今天的秃鹫一样,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不会放过任何动物的尸体1。
生长繁殖
由于体型庞大,阿根廷巨鹰可能没有天敌。所以它们应该繁殖缓慢,大概每2年一次,每次产1~2个蛋,每个蛋重量超过1公斤,雏鸟需要约16个月才能独立,雏鸟需要由父母来照顾,而完全成熟则需要十多年。阿根廷巨鹰可能能活50到100年1。
化石研究
飞鸟需要很轻的骨骼构造才更易于飞翔。它们的骨头大都是中空的,骨壁很薄。这样的骨头极易碎裂,正是因为这一点,鸟类的化石是很稀少的,通常只是些零散的碎片。目前还没有完整的阿根廷巨鹰化石出土,但通过零散的骨头,科学家们复原出了它的骨架模型。从安第斯山山脚到潘帕斯草原都发现了阿根廷巨鹰的化石。这些线索表明,阿根廷巨鹰可能会利用安第斯山山坡吹来的风和潘帕斯草原上的上升气流来帮助它飞翔2。
生存年代
阿根廷巨鹰生活在6百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化石在阿根廷被发现。也有人相信它们一直生存到25万年前的上新世晚期1。
飞行特点
阿根廷巨鹰还有一项很特别的能力——高空滑翔。别看它的翅膀又大又宽,但是由于体型太大,它是不能利用翅膀原地起飞的,要想飞上天空,它必须充分利用潘帕斯草原的上升气流2。
科学家利用为飞机设计的计算机程序分析了“阿根廷巨鸟”的飞行特点。研究结果发现这种如今已经灭绝的阿根廷巨鸟算得上 是滑翔高手,它靠上升的暖气流飞行。这种史前巨鸟如大多数陆地禽类一样,体形太大,没法进行动力飞行。但可以进行高效地滑翔,在条件好的情况下,速度可达每小时67英里。像如今的秃鹫那样,阿根廷巨鸟依靠安第斯山山脚的上升气流,或者广阔的潘帕斯草原上的上升暖气流获得上升的动力1。
最新的研究显示,尽管阿根廷巨鸟拥有强劲的飞行肌肉和宽达21英尺(约合6.4米)的翼展,但这种巨型鸟类在平面地形上却可能无法制造出足够的升力将其脱离地面。
来自位于鲁伯克的德克萨斯州科技大学的科学家桑科尔·查特里说:“这就像人类操纵滑翔机的原理一样,阿根廷巨鸟通过沿着山坡滑跑并借助顺风而起飞。”
查特里博士解释说,鸟类原地起飞的能力是制约鸟类个体体型大小的重要限制因素,然而阿根廷巨鸟显然已经越过警戒线了。而一些体重更为夸张的鸟类,例如鸵鸟,最终决定完全放弃了飞行的能力,成为了一种纯陆生的善于奔跑的鸟类2。
但是一旦飞起来,阿根廷巨鸟就不是和鸵鸟一样笨了,虽然它的体重抵得上十六只秃鹰,但它无愧为一个高超的滑翔手,简直就和专业侦查滑翔机飞的一样好。查特里博士如是说1。
这一关于阿根廷巨鸟的最新科学发现还带有一些传奇色彩,它是古生物学家和一名已经退休了的空气动力学工程师密切合作的产物。
科学家们测量了阿根廷巨鸟的化石数据,并输入电脑,通过一个设计用来研究直升机飞行原理的软件处理和分析了这些数据,最终得出了现今的结论。
查特里博士说:“人们常常把鸟类的飞行过程与普通固定翼飞机的飞行过程作类比,然而事实上直升飞机的起飞原理与鸟类的起飞原理更为相近”。
它们可能会利用一些技巧起飞,如像滑翔机飞行员那样,借助在斜坡上奔跑或者逆风奔跑获得升力。 阿根廷巨鸟的着陆方式也一直困惑着研究者,它们可能努力放低巨大的双足来减速,然后展开双翅像降落伞一样落地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少斌 - 副教授 - 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科普云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