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g(4).jpg

柿果的干制方法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8-07-10 作者:山西农科110服务中心

  一、操作要点

  1.原料选择。宜选果大、形状端正,果顶平坦或稍有突起,肉质柔软、含糖量高,无核或少核的柿子品种。柿果应由黄变红时采收。

  2.去皮。去皮前需将柿果进行挑选、分级和清洗。可人工刮皮或借助旋床刮刀去皮。去皮要求蒂盘周围的皮留得越少越好。

  3.熏硫。去皮后的柿果按250千克鲜果用硫黄10~20克,置密闭室内熏蒸10~15分钟。

  4.干燥。

  (1)自然干燥:自然干燥分为晾晒、捏饼及上霜三个阶段。

  晾晒:用高粱秸秆编成帘子,选通风透光、日照长的地方,用木桩搭成1.5米高的晒架,去皮柿果,果顶向上摆在帘子上进行日晒,如遇雨天,可用聚乙烯塑料薄膜覆盖,切不可堆放,以防腐烂。

  捏饼:晾晒8~10天后,果实变软结皮,表面发皱,此时将柿果收回堆放起来,用席或麻袋覆盖,进行发汗处理,3天后进行第一次捏饼。方法是两手握饼,纵横重捏,随捏随转,直至将内部捏烂,软核捏散或柿核歪斜为止。捏后第二次铺开晾晒4~6天,再收回堆放发汗,2~3天后第二次捏饼。方法是用中指顶住柿蒂,两拇指从中向外捏,边捏边转,捏成中间薄、四周高起的碟形。之后再晒3~4天,堆积发汗1天,整形1次,最后再晒3~4天。

  上霜:柿霜是柿饼中的糖随水分渗出果面,水分蒸发后,糖凝结成白色固体,主要成分是甘露糖醇、葡萄糖和果糖。出霜的过程:在缸底铺一层干柿皮,上面排放一层柿饼,再在柿饼上放上一层干柿皮,层层相间,封好缸口,置阴凉处约10天即可出现柿霜。

  (2)人工干燥:初期温度保持40~50℃,每隔2小时通风一次;每次通风15~20分钟。第一阶段需12~18小时,果面稍呈白色,进行第一次捏饼。然后使室温稳定在50℃左右,烘烤20小时,当果面出现纵向皱纹时,进行第二次捏饼。两次烘制时间共需27~33小时。再进一步干燥37~43小时,进行第三次捏饼,并定形。再需干燥10~15小时,含水量达36%~38%时便可结束,最后“堆捂”上霜。

  5.包装贮藏。内包装用塑料托盘,外包装用聚乙烯塑料袋或复合膜袋,10℃以下阴凉干燥处贮藏。

  二、质量标准  红饼呈棕红色或棕黄色, 白(霜)饼表层呈白色或灰白色霜,剖面呈橘红至棕褐色;外观完整,无虫蛀、无霉变、无染色;果肉致密,有韧性;具有柿果固有的甜香味,无异味;正常视力下无可见杂质。

  编辑:贾永霞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刘超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