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类史上第七种交配体位诞生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2018-01-18

  很多情况下,喜马拉雅那边的那个大半岛(也就是印度半岛)总是出一些让人觉得很新奇的人或者事物。比如,现在享誉全球的健身运动——瑜伽。而瑜伽姿势最好、最多、最难的也是在那边。甚至,连那边的蛙类也能整出个新姿势,让人惊叹不已。这里有一种来自印度西高止山脉的蛙,就能刷新人们的三观。 

  这个1955年就被发现的蛙叫孟买昏蛙(Nyctibatrachus humayuni)。虽然发现时间并不晚,但几十年来,人们对它们行为了解很少很少。 

  印度德里大学教授Biju等人,为此暗中观察了它们很久很久。直到有一天,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发现了它们不为人知的惊天大秘密!它们居然修炼出了一种非常独特的“瑜伽”姿势——背跨式体位。 

  担心自己脸红的,可以看下图,图1 

  

  1 

  不担心自己会脸红,或者想看高清无码的,下图图2是最好的: 

  

  2 

  1和图2,都详细地展示了它们谈情说爱的各种画面: 

  (A) 首先雌性会主动接近正在鸣叫的雄性。(在接近雄性之前,雌性已经通过雄性的鸣声判断它是否威武雄壮)。  

  (B) 雌性趴在雄性面前,然后向后退,直到她的腹部盖住雄性的头,这种身体接触就是赤裸裸的向雄性示爱 ,就像在说:“可以开始了,你闭嘴吧!” 

  (C) 随后雄性会跨到雌性的背上。如果雄性反应迟钝,雌性会反复进行身体接触。 

  (D)在抱对快要结束的时候,伴随着雌性重复做出剧烈的拱背动作,雄性“被迫”从雌性背上掉下来。(求此时雄性的心理阴影面积。) 

  (E)雄性“下车”后,雌性立即将卵排出,形成卵堆,雌性后腿伸展在卵周围不动。 在雌性产卵的整个过程中,雄性没有跟雌性发生任何身体接触。 

  (F)产卵后,雌性离开卵堆,雄性坐在卵上或附近继续呼叫。(传说中的一夜七次郎?) 

  读到这里大家肯定会困惑,雌性排卵前,雄性就已经“下车”了,期间雄性和雌性并没有身体接触,卵子就这样受精了?什么时候受的精?如何受的精?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在雌性刚一产下卵后,就用塑料袋将卵堆包起来(隔离处理),结果包起来的卵全部受精了。这表明在雌性排卵前,雄性已经完成了排精。结合野外的实际观察,他们猜测在雄性爬跨的过程中很可能已经产生精子,并释放到雌性的背上。精液借助地球引力从雌性的后背流到后肢,这也是雌性在产完卵后,后腿伸展在卵周围,一动不动地待上8分钟的原因,目的就是为了让卵更好地受精。 

  很多人会说,这就是你们口口声声说的新姿势?没发现有啥特殊的啊,谁不都可以吗? 

  但是,请看细节。 

  

  3 

  仔细看,图3HIJK小图中的白色箭头。箭头所指就是雄蛙的指头。你会发现,它们在“练瑜伽”的时候,雄性并没有紧紧的抱着雌性,而是抓着旁边的树叶或岩石等附着物。整个过程雄性几乎始终没有紧紧扣住雌性。 

  科学家推测,这种神奇的抱对方式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雄性既不用担心自己无缘无故掉下去,也不用担心交配被打断。 

  此外,孟买昏蛙这种全新的抱对方式(背跨式),与其他无尾两栖类(蛙和蟾蜍)的受精顺序(先雌性排卵,后雄性排精)不同,孟买昏蛙是先雄性排精,后雌性排卵。这在无尾两栖类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新的“瑜伽”姿势看似简单,实则非常艰难。不信,你试试? 

  所以,那群暗中观察它们的科学家认为,这是蛙类史上第七种姿势。 

  啥?还只是第七种?那另外几种是什么? 

  不急!图4,给你展现了目前,全球蛙类开发的全部7种姿势。 

  

  4蛙类“瑜伽”姿势图解 

  事实上,在所有的脊椎动物中,无尾两栖类的繁殖方式是最多样化的。7种全新体位上文已经做了详细的解说,下面是其余6种蛙类繁殖体位的“姿势解读”。请抱着科学而严肃的态度学习。 

  第一种抱对方式是雄性抱住雌性的腹股沟,腹股沟相当于我们腰部的位置(如上图A所示)。这种抱对方式比较原始,一些古老的无尾两栖类多半用这种姿势,比如海南拟髭蟾。 

  第二种抱对方式是雄性抱住雌性的腋下(如上图B所示),这种抱对方式也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我们通常看到的青蛙抱对的姿势就是这种。 

  以上两种是所有抱对方式中最普遍的。 

  第三种抱对方式是雄性抱住雌性的头(如上图C所示)。 

  第四种抱对方式略有些“杂耍”的感觉,叫做“头跨式”,雄性几乎坐在了雌性的脑袋上(如上图D所示)。 

  对于四肢短小的蛙类来说,它们还有一些独特的抱对方法——雄蛙可以分泌出一种粘性物质,然后将自己贴在雌性的背上——这种就是第五种体位,叫做“胶水式”(如上图E所示)。 

  对于人类来说,想要边做“不可描述”的事情边玩手机可能有些麻烦。但对于蛙类来说,它们只要将脸朝着相反的方向,“屁股对屁股”(其实是它们的泄殖腔)即可,当然你也可以把这第六种姿势叫做“独立式”(如上图F所示)。 

  所以7种方式都讲完了,你要不要都练练? 

  

  (图5来自http://www.pai-hang-bang.com 

  参考文献及图1-4来源:https://peerj.com/articles/2117/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