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原理.jpg

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位院士

新浪科技 2018-01-08

  今天上午10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荣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泽山是我国著名火炸药学家,被称为“中国火药王”。他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86年至今任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位院士都是啥来头?

  王泽山创立了“发射装药学”,是中国发射装药理论体系的奠基人,提出了系列新概念和新原理,出版著作15部,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安街知事(ID:Capitalnews)注意到,王泽山在火炸药学领域获得多项重大研究成果。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他研究了发射药燃烧的补偿理论,发明了低温感含能材料和高能量密度装填方法,显著提高了发射装药的能量利用率。2000年以后,他发明的等模块装药和远程、低膛压发射装药,解决了国际军械领域长期未解决的瓶颈技术。

  由王泽山创新发展的系列火炸药技术,开启了我国火炸药领域从“跟踪仿制”向“自主创新”发展的新征程。作为第一完成人,他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7项。

  另一位获奖者侯云德,是我国生物医学领域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我国分子病毒学和基因工程药物的开拓者,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和现代传染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主要奠基人,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位院士都是啥来头?

  1955年,侯云徳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20世纪60年代,因研究仙台病毒取得开创性成就,被原苏联高教部破格越过副博士学位直接授予苏联医学科学博士学位。

  归国后,侯云德投身于我国医学病毒学事业,根据疾病防治的需要,在分子病毒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1982年,他首次克隆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人α1b型干扰素基因,并成功研制我国首个基因工程创新药物重组人α1b型干扰素,被誉为“中国干扰素之父”。

  2008年,侯云德被国务院任命为“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领导设计了我国2008—2020年降低“三病两率”和应对重大突发疫情的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总体科技规划,使我国成功应对了近十年来的历次重大疫情,为我国现代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的构筑做出了特殊贡献。

  长安街知事(ID:Capitalnews)发现,侯云德获奖,为北京再添一位最高奖得主。作为我国最高科学荣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正式设立以来,已有29位科学家获此殊荣,其中20位来自北京,占比达69.0%,展现了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强劲势头。

  国家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奖励了一大批在我国科学技术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比如“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青藏铁路”等获奖成果举世嘱目、彪炳史册,充分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去年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是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和超导物理学家赵忠贤。此前还有核武器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家吴良镛,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孙家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人获此殊荣。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浪科技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