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云德: 建立阻击传染病的防线科技日报 2018-01-09 |
“寨卡病毒全球疫情加剧,国内已有输入性病例。”我国传染病防控专家侯云德在电话里告诉记者。
刚参加完寨卡疫情防控讨论会的他,又忙着收集最新传染病防控成果。就是这位行色匆匆的老者,参与了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的建设工作。
手中有“网”心里不慌
“寨卡会在我国大面积流行吗?”记者问。
“不会。”侯云德说。能说出这话,是因为侯云德心里有底。
目前,我国有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综合网络体系。这个体系是在侯云德主导下建立的。它包括12个核心检测实验室,79个省市级检测实验室,800多个临床哨点医院。针对突发传染病引发的五大征候群、300多个病原体,都已经研发了快速诊断试剂,培训了基层疾控工作人员。现在,如发现突发传染病患者,72小时内基本可以确认病原体;同时还可隔离输入性病例。
事实证明,这个网络体系切实提高了我国传染病防控能力,成功应对了近年来的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2013年我国首先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对人的感染率比H5N1高100倍,病死率达40%。这一全新的病毒在长江三角洲出现半年左右就被我们的网络体系所发现,从发现到控制不到1个月时间,至今没有传出国外。
2014年中东呼吸道综合征(MERS)再次向全球扩散,传入韩国后严重影响韩国经济,一例被感染的韩国人经过香港进入我国惠州,被该网络体系快速发现,就地诊断隔离,对我国未造成影响。2015年以来西非埃博拉流行,在非洲的外国人中中国人最多,但在我国并无埃博拉病毒的扩散。
“非典”之痛挥之不去
时间回到2003年4月,北京的“非典”疫情一夜间就进入高发期。
侯云德时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所所长,公众焦急地等待专家们关于“非典”的研究结果,急于知道“非典”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如何防治?侯云德一天接到无数个催问研究结果的电话。
但,侯云德及其团队却未能及时交出答卷。至今回想,侯云德依旧十分感慨。“‘非典’来得太突然,我们没有准备,病毒研究不充分,没搞清传播途径,那次我们很被动。”
身为病毒所所长却拿不出像样的研究成果、缺乏生物安全意识、防控体系薄弱,“非典”给侯云德和我国疾病防控专家“当头一棒”,中国疾病预防体系因此备受诟病。
“非典”后,侯云德及其团队研究了突发传染病应对的方法,在一次次突发传染病事件中,逐步建立了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并取得了多项重要的科研成果。
2009年应对甲流疫情的时候,侯云德院士提出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多部门协同作战抗击突发传染病疫情。之后,由卫生部牵头,38个部门参与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侯云德任专家组组长,针对防控中各个阶段中的关键性问题,开展多学科集成大协作攻关研究。第三方评估表明,我国甲流的应对措施大幅度降低了发病率与病死率。
从此,我国建立了传染病防控综合技术平台,并成功应对了之后发生的手足口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H7N9禽流感等新发突发疫情。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