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生活的秘密就是受苦

新京报 2015-03-15

  [摘要]正如理查德·艾尔曼所说,“王尔德屈服于他曾经批判过的社会,因而赢得了比别人更进一步批判社会的权利。”

  王尔德:生活的秘密就是受苦

  王尔德与他的同性情人道格拉斯。

  王尔德:生活的秘密就是受苦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年),出生在英国(准确来讲是爱尔兰,但是当时由英国统治),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唯美主义代表人物,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

  王尔德:生活的秘密就是受苦

  《奥斯卡·王尔德传》,作者:理查德·艾尔曼,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

  人生

  唯美主义的圣徒

  奥斯卡·王尔德,一个唯美主义圣徒,却成了文学史上“最大丑闻”的受难者。且不管他在文学上的地位如何,至少他曾经是现在仍然是人们最热衷于谈论的文学人物之一。他同时代的人对他有崇拜,有不屑,更多的是妒忌。他先是迫使人们接受了几条悖谬而有趣的艺术真理,人们又迫使他接受荒谬而残忍的惩罚。正因为他未选择逃亡而是决定接受惩罚,才最终铸就了他在文学史中不朽的地位。如本书作者所说:“他屈服于他曾经批判过的社会,因而赢得了比别人更进一步批判社会的权利。”

  王尔德的传记很多,这一本却有特殊的地位。从个人角度来说,这本书之吸引我的百分之七十原因,应归于作者理查德·艾尔曼(1918—1987)。他花费一生大量的时间完成了爱尔兰文学三杰的传记,即《叶芝传》、《乔伊斯传》和这本《王尔德传》,每本都值得读了又读。传记本质上是谈论人的艺术,但艾尔曼教授(曾在英美多所大学任教)不仅擅长谈论人而且最擅长谈论作为文学家的人。他对文学家的生活非常熟悉,对其创作方法、谋生手段和建立声望的过程全都了如指掌。因而他也能把作家的生活、命运及其作品结合得十分紧密。从而不仅带给读者一个非常鲜明而生动的作家印象,也对其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这肯定是所有传记作家努力追求的成功之一。

  传记

  一本五幕的悲剧

  关于王尔德,相信买这本书的读者大都对他的那些关于生活和艺术箴言不陌生。诸如“艺术的价值在于一无所用”、“生活模仿艺术远甚艺术模仿生活”、“艺术的真理就在于其对立面也是真的”、“一种思想如果称不上危险,那它就不配称为思想”、“不要惧怕过去,如果人们告诉你过去的事情无可挽回,别相信他们。”说实话,这些格言如果出自别人之口,只能被看成是作者发挥超常的机智妙语,并一笑置之,但对于一个努力实践并传播它们,最后还受到惩处的作家来说,更让人关注的应该是其现实性。

  塞缪尔·约翰逊博士说:“没有人能自在地追求荣誉,除非不顾受辱的危险。”王尔德的人生对世人最有启迪之处就在于他人生的冒险,因为他自己也常常对此缺乏理解。作为诗人、批评家和讽刺剧作家,王尔德的思想当然是敏锐的,但这种敏锐却不包含别人内心的恶意。虽然他写了很多邪恶之人,可是这些人只能称风度翩翩的“邪恶君子”,而且他最乐于轻信那些带着邪气的漂亮面孔。对他施放恶意的人只是使他的名气受到伤害(特别是惠斯勒),而邪恶的伙伴却使他深陷于一张巨大而黑暗的网,使他的人生彻底跌落于阴沟之中。他在写《莎乐美》的时候,却认为自己找到了一条真理:“人们总是杀死自己所爱。”这句话反过来理解就是“人总是受害于那些爱上自己的人。”他就是陷入这条必然导致自我毁灭的处世逻辑之中难以自拔。从没有哪个作家所写的格言在他本人身上带有这么强大的宿命性和戏剧化。

  尽管王尔德常被看作一位过着戏剧化人生,并渴求荣誉光环的人,但艾尔曼却把它当成一位与那个时代的愚昧和虚伪作战的文学英雄。这本传记所用的体裁也像一本五幕的悲剧。全书分为:“初始、发展、昂扬、羞辱、流亡”,并且赋予每一幕以鲜明的特色。比如早期王尔德只是不遗余力传播唯美主义信条渴求明星光环的人。中年的王尔德,面对自己的追随着开始提供了一种真正的处世方法:“……借此可以摆脱一种尚没有能力对付宗教或生活的唯美主义,也可以摆脱一种提供了安全感却永远如履薄冰的宗教。他并非是通过摒弃唯美主义或道来实现这一目的,而是把神圣的事物颠倒过来,让他们成为世俗的事物,而把世俗事物颠倒过来,让它们成为神圣的事物。他让灵魂流露出色情,让渴欲显现出精神性。”

  艾尔曼总是用王尔德的作品来分别描绘其精神的三个分支。即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灵魂》探究其灵魂的格调(他对完美人格和文明社会的憧憬);《道林·格雷的画像》则用来揭示其欲望的指向;《意图集》和其他几篇重要的批评则用来揭示王尔德才智的特征。这种手法不仅从侧面验证了王尔德“生活模仿艺术”的格言,而且还深化了王尔德作品的内涵。

  性格

  善良、慷慨和强烈的自毁情结

  虽然王尔德公认的代表作是他的小说和戏剧,但他在狱中所写的书信《来自深渊》却可称为人类所能写出的最优美最感人的书信,这封信才是他最不可磨灭的灵魂结晶。信中是他遭遇断崖式人生变故(他母亲亦在他服刑时去世)后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情感真挚动人,格言警句琳琅满目。他对自己的评价尽管仍然有种虚荣的色彩,但并未失去自知之明。这封书信实际上也是王尔德的自传,并构成艾尔曼这本传记的底色。

  特别是艾尔曼引用的一段:“……我是一个跟我所处时代的艺术和文化具有象征关系的人。我刚成年时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后来还迫使我的时代意识到这一点……我拥有天赋、卓越的名字、高贵的社会地位、才气和智性胆略;我让艺术成为一种哲学,哲学成为一种艺术;我改变人们思想和事物的色彩……不管我接触什么,我都会让它在一种美的形式中呈现美;对于真相而言,我不但把真实赋予它,也赋予它虚假,这些都属于它应有的领域……我视艺术为最高的现实,而生活只是一种虚构;我唤醒了时代的想象力,让它们在我的身边创造了神话和传奇;我把所有的体系归结为一个格言,把所有的存在归纳为一个警句。”

  对王尔德更为具体的性格描述中,艾尔曼最关注的是王尔德的善良和慷慨,并用它们来破解其生活中的几个谜一样的时刻。艾尔曼参考了大量王尔德的朋友写的传记和纪念文章,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弗兰克·哈里斯的《王尔德传》(这本书也早有中译本问世),艾尔曼对这本传记的评价是,“哈里斯不是一个好的聆听者,这有损于他传记的价值,他的传记是靠想象而非记忆所写的。”哈里斯在他所著的《王尔德传》中将王尔德自愿接受审判当成是失去神智之举。艾尔曼则赋予王尔德这个自毁行为以英雄主义色彩,并在其处世哲学中找到其逻辑前提。

  王尔德的善良和慷慨与其强烈的自毁情结是密不可分的(在耶稣身上也可以看到这种结合),对生活真理的渴望也使他向往苦难。他曾说:“生活的秘密就是受苦。”他入狱之前也曾几篇文章提到过监狱对人灵魂影响的文章(都是肤浅的,艾尔曼说那些文字真是让他不堪回首),而且他从牛津毕业时就发誓尝遍园中所有的果子,他前半生尝的都是甜蜜的,所以他内心深处一直有尝一尝人生苦果的冲动,而他最终也确实做到了。这也是他虽然受到如此大的惩罚,精神却没有从此垮掉的原因。但是到了出狱之后,让他始料未及的却是几乎所有人都想躲开他,不管是憎恨他的人还是爱着他的人。其内在的生活哲理并非不言自明,阅读并悟出这一点才能理解这本严肃传记的厚重之处。

责任编辑:lijia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京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