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战地女摄影师,几乎见证了反恐战争时代的全部历程

腾讯网 2016-12-21

  一直以来,我觉得所谓战地记者的黄金时代应该是以二战、越战、巴以冲突和中东战争等为代表的那些年代——那时诞生了很多超级伟大的摄影记者,例如卡帕、乔治·罗杰、大卫·西蒙、黄功吾、艾迪·亚当斯、沙飞、李·米勒、拉里·巴罗斯、唐·麦卡林等等,而且他们拍摄出了很多足以改变战争进程甚至引起全世界关注的照片,例如“诺曼底登陆D-day”、“枪毙越共”、“火从天降”等。事实上,令人震惊的是,人类之间的冲突和自相残杀从未停止,地区冲突从未间断,发生人道主义灾难的地区并没有被消灭,只是有些局部冲突和人道主义灾难在新闻和大众领域关注度没有那么强罢了。就像《这世界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一书的作者林希·阿达里奥所经历的,她在90年代末期所拍摄的阿富汗女性专题从未被各大媒体关注和刊载,直到“911”事件发生,全世界的读者突然对荒凉的阿富汗充满兴趣,各大媒体一夜之间都在寻找一切关于阿富汗的报道和故事!

阿富汗首都喀布尔。

  阿富汗首都喀布尔。

  “911”事件可以说是现代新闻记者的黄金时期,因为这个悲剧是现代地缘政治的一个转折点,它直接开启了新的时代:反恐战争时代。从那个时间点开始,中亚、中东再一次成为世界的关注焦点,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阿拉伯之春革命浪潮、欧洲难民潮;故事和新闻的主角从基地组织到塔利班再到ISIS……。本书的作者、摄影师林希·阿达里奥几乎一路见证了这个重要历史阶段的全部历程,见证了中东回归为世界新闻焦点的过程。只是她的视角并不是从“高大全”的宏观地缘政治概念来阐释,而是实际得多,更多的是从记者、女性视角来反应政治环境、战争环境对于人的影响。

  上述这些其实就是《这世界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的主人公林希·阿达里奥成长和最终成为世界一流的摄影记者的历史环境。她充分意识到这个难得的环境和机遇对自己的重要性,她知道如何与世界上最优秀的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她就从一个摄影小白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摄影师和主流媒体驻外摄影师,并且持续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媒体工作——《纽约时报》+《纽约时报特刊》(其报道甚至影响美国的最高决策层),《时代周刊》、《新闻周刊》(英语世界影响很大的新闻和报道类刊物)、《国家地理》(她尝试新的、视野更加广阔的深度报道领域,在恰当的时候有意识地远离反恐战争)。

2011年3月11日,反政府武装分子在拉斯拉努夫进行了一天激战后继续推进。

  2011年3月11日,反政府武装分子在拉斯拉努夫进行了一天激战后继续推进。

  热爱,让她在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中幸存

  林希·阿达里奥特别热爱摄影,她经历了很多困难和危险,是对摄影的热爱和对新闻的追寻使她幸存下来;但她并没有因为执着的对于摄影的爱而是她变得迟钝和固执——她依然是极其聪明、敏锐的记者,知道自己在什么阶段应该投入什么精力到某些关键的新闻和机遇上——她知道如何与24小时工作、永远赶发稿、永远为了上头版争得头破血流的文字记者合作,她知道如何与苛刻的、手里永远有大量备用摄影师和Plan B的媒体主编打交道;她知道如何在关键的时间出现在新闻事件的现场;她知道如何让媒体主编们信任她并派任务给他。

  她的执着、睿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2009和2016两次国际报道类普利策新闻奖、getty图片社年度大奖、麦克阿瑟天才奖……

2008 年4 月12 日,卡欣多,20 岁,她坐在位于刚果东部北基伏省坎亚巴永嘎村的家中,她的两个孩子是强奸的产物。卡欣多被六个人绑架并被囚禁在丛林中长达三年,她称这是一群卢旺达士兵,他们都强奸过她。她在丛林中生下一个孩子,逃跑时再一次怀孕。

  2008 年4 月12 日,卡欣多,20 岁,她坐在位于刚果东部北基伏省坎亚巴永嘎村的家中,她的两个孩子是强奸的产物。卡欣多被六个人绑架并被囚禁在丛林中长达三年,她称这是一群卢旺达士兵,他们都强奸过她。她在丛林中生下一个孩子,逃跑时再一次怀孕。

  她的天才经营头脑和对于摄影的执着使她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但是这些并不能够吸引我。本书真正吸引我的内容,除了一位女性摄影爱好者如何成长,如何“获大奖”,如何取得事业的成功之外,还有其他很重要的东西——一些让她回归人间、走下“普利策”神坛的故事。她是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个在很长时间内不知感情归宿和不知道自己下一个月在哪里的人。她不是一个摄影、采访的机器,而是有很多脆弱的、无助的时刻,她自己如何艰难地平衡爱情、家庭、工作、职业机遇,你可以通过很多细节看到她的挣扎和呐喊——即使是一个思想独立、事业型的女记者,也有很多面临崩溃的时刻,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安慰。

  窥探神话记者背后的真实生活

  林希曾经身处最核心的新闻事件中心,只因为男朋友发邮件说:“我需要一个女朋友陪在我身边,而不是一个女网友”,她就飞了好几千公里回到她男朋友的身边;林希在阿富汗战事最激烈的科伦加尔山谷,因为遭遇伏击身陷险境而陷入崩溃,在激战中离开怀孕的文字记者同伴,独自回到土耳其的家中,躲在厕所里失声痛哭懊悔自己的“不胜任”……这本书好像是一个窥探的机会,窥探一个即使是被神话的战地记者,依然“残存”人类本能的恐惧和脆弱。这种弱点,让她的形象更加丰满。

2011 年2 月28 日,利比亚班加西,孩子们在居住区旁燃烧的汽车边玩耍,利比亚战争正在愈演愈烈。

  2011 年2 月28 日,利比亚班加西,孩子们在居住区旁燃烧的汽车边玩耍,利比亚战争正在愈演愈烈。

  但林希其实足够坚强,对于危险,她有着充分的准备:“我想看到更多的战斗,得到最新的新闻,不到受伤、被捕或死亡之前的那一秒钟,谁都不会停下。我们记者生来贪心,总是想得到更多。”即使她在利比亚遭遇了绑架,她依然没有被吓破胆:“我知道新闻报道摄影是我一生的使命,我必须接受恐惧、危险,它们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我选择的职业道路如影随形。”

  林希知道自己的选择意味着什么,她觉得这就是她的快乐、她的生活。无论将会面对怎样的疲惫、压力或危险。虽然以此谋生,但她觉得这份工作更像是一项使命、一种责任和召唤,它让林希感到快乐,觉得生活因此充满意义。因为这个追求和选择了生活方式,她即使在怀孕的阶段,依然不间断地去采访和拍摄,哪怕医生极力阻止她外出拍摄。她去了海盗的故乡索马里的摩加迪沙;她还去采访巴以边境,并且遭遇了以色列士兵的粗暴对待:她被强迫进行了三次X光全身安检扫描另加一次脱光衣服手工安检!对她的这种以身犯险的精神,我真是吃惊到极点。她的选择印证了那句话:不疯魔不成活。

2001年12月,坎大哈的塔利班倒台。

  2001年12月,坎大哈的塔利班倒台。

  女性视角书写家庭事业平衡

  此外,这本书吸引我的还有林希·阿达里奥的女性视角。这个话题的作品有很多,甚至还有一些有想法的编辑和作者,编过类似“女性摄影师眼中的XXX”、“女性摄影师自拍集”等图书。所以一开始我在读《这世界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的原书时,虽然知道这个女性视角的特点但是并没有留意关注。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女性视角”是本书的巨大特色之一。我从来没有想到这样一个视角问题,对于主人公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对于她的成长和作品有着多么巨大的影响。

  我不知道林希·阿达里奥是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但至少她对于性别问题极其敏感。她在采访过程中最最注意的就是不要给同行的男性记者、军人增加负担,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想做一个胆怯的摄影师或者变成妨碍男人们工作的胆小女人。”可能是因为新闻报道和摄影这个圈子,在传统意义上是男人的世界,尤其是战地摄影师这个职业。所以她一直按照男性记者的标准要求自己,包括体力、反应速度、社交等,而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当她因为性别优势而获得额外的机会,或者遭遇女性特有的威胁的时候,她才能想起来她是一个女性记者!

2000年,黎明时的加尔各答,男人们在街上洗澡。

  2000年,黎明时的加尔各答,男人们在街上洗澡。

  进而产生的问题会让读者非常纠结:她其实不得不面对“自己是一位女性”的这个问题,她会被朋友、同行们问及何时怀孕生娃,但是她特别不愿意因为怀孕而放弃工作。她永远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即使她很自由,时间完全由自己安排,她也不想被别的摄影师顶替。她害怕一旦她放弃几次拍摄机会,立刻就会有别的摄影师取而代之,导致她会因为怀孕等女性特有的问题而在职业生涯上“留级”。

  在情感问题上,她觉得她很可能永远无法找到感情归宿,因为她永远在出差,在别的女人穿着普拉达、古奇的礼服参加各种聚会,享受红酒和接吻的时候;当别的女人在星巴克一边喝咖啡一边喂宝宝吃蛋糕的时候,她都在硝烟密布的冲突区域或者艾滋病、强奸横行的、充满人道主义灾难的国度拍照片。她觉得在新闻现场,每个记者都可以拥有短暂的恋情和一夜情以缓解巨大的压力,但很难找到那个真正支持她、懂她、成就她的男人。“事实是,绝大多数男记者都有妻子或忠实的女友在等待他们,而大多数女记者则无望地过着单身日子、在不同的恋情中挣扎,永远在寻找一个不被我们的奉献精神所吓坏并且不在意我们频繁出差的人。”

2009 年11 月,阿富汗巴达赫尚省,一个叫努尔·尼萨的阿富汗女人在山上站着生产。

  2009 年11 月,阿富汗巴达赫尚省,一个叫努尔·尼萨的阿富汗女人在山上站着生产。

  这种平衡,在林希真正结婚并且生下宝宝卢卡斯之后,找到了新的方法。她会衡量任务的时间,因为任务的时间意味着她离开卢卡斯的时间。她也许会在上一周出没于硝烟密布的叙利亚战场,下个礼拜则在伦敦的一个公园,带着儿子卢卡斯散步。这种近似于“荒诞”的场景转换,其实就像一幅漫画,描述着林希在事业与家庭上面的艰难平衡。

  战地经历让她重新思考“独立女性”角色

  她的这种“女性视角”也直接影响到她所选择的摄影报道专题:从“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女人”到“极端分子中的女性”,从“刚果的性奴隶”到“南苏丹的女性”……我惊讶于一个视角问题,竟然能够带来如此丰富的报道!她充分将这一性别优势发挥到了工作上。经过这么多观察、拍摄和思考之后,林希觉得身为一个独立的女性是多么幸福:“这些阿富汗女人让我重新思考我所拥有的权利、机会、独立和自由。作为一个美国女人,我是娇生惯养的:我可以工作、独立做决定、自力更生、与男性发展关系、穿得性感、恋爱、失恋、旅行。”林希目睹了很多女性的苦难,曾经失声痛哭,她看到遭受强奸的刚果妇女居然爱着、尽心照顾着因为强奸而出生的孩子!这种人性的震撼把她的世界震得粉碎,她开始重新解构她的世界观,平衡她的人生和工作。

阿富汗男人坐在古尔·阿迦·舍尔扎伊的房子前。

  阿富汗男人坐在古尔·阿迦·舍尔扎伊的房子前。

  “作为一个战地记者和母亲,我学会了在两种不同的现实环境之中生活——从美丽的伦敦公园到一个冲突地区,这并不总是那么容易,但这是我的选择。我选择在平静中生活,旁观战争,去经历人性至恶,但仍不忘却人性的美好。”

  《这世界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这本书讲的是一名女性摄影记者在一个被公认为属于男人的世界里拼搏的故事。 “恐惧是我所选择职业道路的副产品。我不想成为一名懦弱的或是被吓坏了的女孩,妨碍男同事们继续工作。无论如何,我是团队里唯一的女性……”林希·阿德里奥用独特的眼光关注这个满目疮痍的世界,深入男性摄影师难以采访的题材:女性极端分子、身处冲突边缘的女人和孩子。她即使怀孕了也依然坚持拍摄,生怕在激烈的新闻摄影领域被遗忘。她以第一视角向你展示从未见过的真实战争:战争并非非黑即白,战争它既不是你想象的样子,也不是电影电视里面的样子。 一次次的恐惧和震惊让她变得更加成熟和坚韧——她从巴基斯坦、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的战火中幸存;她亲身探访海盗的“故乡”索马里;她在非洲的苏丹、刚果、乍得等人道主义灾难之地带回来出色的报道,震撼和唤醒了沉溺于安逸生活的都市人群。

责任编辑:lijia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腾讯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