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为什么是部科幻片科技日报 2016-12-24 作者:郑 军 |
■影像空间
几年前,《长城》这部电影刚刚立项,娱乐媒体就冠以“科幻片”名头。慢慢地,媒体不再说它是“科幻”。直到公映,海报上完全没有“科幻”一词。然而看完全片,你会发现它正是这几年流行于中国的隐形科幻片——不注明科幻,但确实是科幻片。
提到科幻,大家会觉得背景一定在未来,至少是近未来。其实科幻里面有个亚类型叫“蒸汽朋克”,就是以过去为背景展开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蒸汽机推动的计算机,南北战争中的机器大甲虫。它们在历史上当然不存在,所以是科幻。
科幻片作为类型片,不仅仅贡献新故事,更给文学艺术贡献了新主题,那就是人与自然的冲突,主流科幻片要把它摆在人与人的冲突之上。传统影视以人与人的冲突为主线,并且总要设计反派,让他们成为邪恶化身,与正派人物较量。
然而,《长城》明确以人和自然的冲突为主线。电影里的“饕餮”虽然是按照中国古代同名神兽形象设计的形象,但并没有宗教意义,更没有魔法。而是描写成类似于渡渡鸟、剑齿虎或者猛犸象那样,是一种与人类伴生到近代才灭绝的凶兽。
一些影评认为这部电影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这是传统影评人分析科幻片的通病。他们不知道如何挖掘人与自然的冲突,只好去放大其中人与人冲突的副线。不管科幻片如何强调人与自然的冲突,总得放些人情戏在里面。比如灾难片《2012》不仅有火山、海啸,还讲夫妻如何破镜重圆,但这些人情戏不是科幻片的重点。
除了人类抗击猛兽,争取生存空间外,电影里还有一条副线也是科技话题,那就是主人公跑到中国盗取黑火药信息。影片以宋朝为背景,当时中国技术领先世界,确实有外国人跑过来,盗取从造纸到养茧的各种技术情报。影片为此还从西方主人公的角度渲染火药的威力,以突出中外技术差距之大。《长城》与韩国电影《神机箭》一样,都是利用科技史元素发展出来的科幻故事。
电影里甚至有类似科学实验的情节。人们推测磁石可以催眠“饕餮”,便活捉一只进行实验。大臣不断移动磁石,看看在多远距离上还能起作用,并让部下记录这些距离。虽然实验过程很原始,但却是实验思维的体现。这种类似探索发现式的情节在其他类型片里完全看不到,却正是科技活动本身的主题。
科幻片在叙述时也有自己的特点,就是较少煽情。科幻片的情节是这样的:出现问题——如何解决——衍生出新问题——又如何解决。观众往往被其中的技术细节所吸引,重点要看看合理不合理,所以煽情戏在科幻片里并不多见。
这也与传统类型电影不同,那些着眼于人和人冲突的故事,强调性格决定命运,总是把人物性格夸张化,尤其不放过煽情情节。而在《长城》中,无论是主人公放弃求生机会,共同打怪,还是小兵舍己救人,如果换成其他类型,都是重要的煽情点。但在《长城》中,这些情节一带而过。
无论主题、题材还是叙述方式,《长城》都非常地科幻。当然,因为主创团队里面老外很多,还不知道中方人员在这些方面有多少自觉意识。我把上述优点举出来是想告诉中国电影人,如果要把科幻片拍得像,哪些方面才是重点!
责任编辑:lijia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