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为书籍锦上添花博物杂志 2017-01-13 |
文章出自:博物2016年第11期
标签:博物广知 文化文明
今天我们读书、写文章时,使用标点已成习惯。而在大部分人印象中,古代的书籍都是一列到底、没有标点的。古人阅读起来岂不是很费劲儿?其实,古代也有标点符号,今天我们用的这套标点,依然有它们的影子。
明刻本《楚辞》,其中的句读符号是多色套印的。摄影/向文钦
断句断不好,意思全颠倒
面对文言文阅读题,“断句”是令很多考生抓狂的问题。有时一个标点符号放错了位置,那句话的意思就会截然不同。
古时行文没有标点符号,产生了许多“断句引发歧义”的段子。比如清代笑话书《增订解人颐新集》中最出名的这个:吝啬主人写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的诗句逐客,机灵的客人却断句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含义就完全相反了。
西周青铜文物“虢季子白盘”的铭文中有重文符号“=”,此句为“子子孙孙”。
就连《论语》也有断句争议。比如这段:“廐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马厩被烧了,孔子下朝回来,问:“伤着人了吗?”而不问马怎么样。这是说孔子“以人为本”,轻财物而重人命。我们今天读的《论语》,也多采用这个版本的断句和注释。
但古时就有人提出异议:马也是生灵,怎能不闻不问?于是产生了另两种断句法:“伤人乎不?问马。”“伤人乎?不。问马。”(此处“不”同“否”。)—都是先确定是否伤到人,再问马的情况。为了树立孔子人道主义与动物保护主义的双重典范,也算煞费苦心。
责任编辑:lijia
上一篇:四腮鲈 名满天下 古今有别
下一篇:丧尸VS.僵尸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