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人字是我国行走者的一种传统

中国国家地理 2017-01-13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第11期作者:付薇

  标签:基础地理

  中国大地上有个“人字形”,这就是明长城和京杭、浙东两大运河。明长城是“撇”,它从辽宁丹东开始落笔,穿越10个省、市、自治区直达甘肃省嘉峪关。两大运河是“捺”,京杭大运河从北京直下浙江杭州,再穿钱塘江连接浙东运河,经绍兴、宁波直达海边。这个“人字形”就是我们这次设计的慢步系统。

  为什么要“走人字”?

  首先,这是行走者用脚步做出的选择。明长城是长城行走者在历代长城中的首选。长城总长度21196.18公里,存在于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而明长城占其中的10个,总长度接近9000公里,是保存最完整、最具有代表性、也最适合去行走和感受的古长城。京杭大运河则是运河行走者的首选。文化遗产意义上的“中国大运河”是由京杭、浙东和隋唐三条运河组成,其中京杭大运河的大部分和浙东运河至今有水有运,后者又是前者向海的延伸,它们是感受运河的最佳路径。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以“人字形”为代表的长城和运河两大工程,在历史时期长期维护和支撑着中国的繁荣和稳定。长城在北,负责守卫,运河负责南方资源向北方的调配。从这个角度来看,运河和长城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走人字”能够使人更深入地理解中国。

扫描二维码,下载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责任编辑:lijia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国家地理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