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会有意识吗?西部世界会成真吗?

中华网 2017-01-13

  当机器人失去了控制

  ■林 颐

  机器人在服务业的发展将给人类带来无微不至的关怀。图为科幻影片《机器纪元》的一个场景。

  半个世纪前,被誉为计算机科学之父的英国数学家图灵预言“机器将会拥有意识”。如今,科学的发展,不断验证图灵预言的可行性。早在1997年,“深蓝”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今年年初,阿尔法狗的升级版“Master”连续击败世界围棋顶尖高手获得60连胜,再度引发公众关注。假如机器超越了人类,取代人类的大部分工作,到那时人类该何去何从?

  未来的某一天,一座巨型高科技乐园拔地而起。这是个机器人的世界,包括西部世界、罗马世界、中世纪世界三大主题,可以满足游客的各种欲望。但是,机器人渐渐失去了控制,它们拥有了自主意识,开始屠杀人类……

  这是最近热映的美国科幻巨片《西部世界》的场景。这部影片根据1973年的同名科幻电影改编。电影表达了一个主题:创造者创造出了毁灭自己的怪物。

  机器会拥有自主意识吗

  早在1818年,这个震撼人心的主题就出现在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里。她将人和机器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刻画得入木三分,最后以悲剧性的双毁结局警示人心。尽管如此,“弗兰肯斯坦”依然是一个具有强大召唤力的科学魔咒。

  如果这个故事将来成真,它的始创者或许就是美国发明家、思想家雷·库兹韦尔。库兹韦尔的代表作《机器之心》详细地阐述了他的想法。这里的机器之“心”,指的就是机器拥有自主意识。

  库兹韦尔醉心于让机器人拥有自主意识的前沿研究。不同于弗兰肯斯坦将不同人体的器官和组织拼凑在一起的粗糙做法,也不同于电影天马行空的虚幻想象,在库兹韦尔的构想里,人类将是半人半机的构造。如果刚刚死亡的大脑的意识可以瞬移到机器,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机器拥有了心灵,人类也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永生”?

  关于人的意识如何产生,这是一个非常哲学的问题。撇开本书中类似“我思,故我在”的形而上学思考,来看看认知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的说法:“人的智能=神经网络+符号处理过程”。心灵相当于一台神经计算机,由自然选择赋予了对动植物、物体、人进行因果和概率推理的组合运算能力。换句话说,心智本身可以看做一种运算能力,如果机器的运算能力到达一定程度,就可以拥有自主意识。

  量子计算破解科学魔咒

  不过,作为人工智能的拥趸者,库兹韦尔对科技改变未来抱持乐观态度。

  如今的机器人早就不是我们印象中的仅仅用于打扫、搬运这些简单劳作的弱智能,一台机器的创造天赋甚至包括了写诗、谱曲、绘画这一类非常需要主观思维的活动。

  《机器之心》开篇从时间简史讲起,“构成宇宙的是故事,而非原子”。时间并不是线性流逝,而是呈现指数级增长。宇宙中的事物在极其漫长的时间里发展得较为缓慢,但是一旦到达时间拐点,那么事物的变化就会呈现喷跃式的增长。

  库兹韦尔说,技术就是一种指数级增长的进化方式。他打了个形象的比喻,“茶杯中的宇宙:量子计算引爆技术未来”。一个名为“分子计算”的新研究领域正在异军突起,该领域利用DNA分子自身作为实际的计算设备。

  如果掌握了生物体的量子计算过程,是不是就意味着人类可以创造生命呢?要想进行量子计算,量子位必须处于相干且纠缠的状态。如果一个分子不具备量子力学的性质,并且处于无法自我复制的错误原子排列状态,要尝试一种不同的结构,就必须经历同地质演变般漫长的分子键分解和重组的过程。与此相反,具备了以上前提的原始复制体才可以在量子世界中持续重复这一过程,寻找实现自我复制的可能性。对于生命起源的解答所涉及的量子力学,虽然还只是猜测,但说明量子相干性的确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量子退相干读取答案的过程正是量子计算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