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盐碱地水稻育秧解析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19-08-22 |
从1984年水稻旱育稀植传到中国,盐碱土育秧就成了一个“洪水猛兽”一直困扰着东北大部分地区的农民和农业技术工作者,那么盐碱土种水稻、盐碱土育秧真的有那么难吗?让我们从盐碱土自身来剖析一下,打开这个谜团。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碱性土壤的分布和基本性状。碱性土就是通常土壤酸碱度按PH计算,大于7的为碱性土,越大则碱性越强;等于7的为中性土;小于7的则为酸性土,越小则酸性越强,这是一个很严格的界定。从碱性土分布上来看,在黑龙江和吉林省东部地区,碱性土分布是一个山区向平原过度的地带,例如:在黑龙江东北部地区,在完达山向松花江流域一带,是这个过度带,局部分散着碱性土(碳酸盐草甸土)。包括八五二农场一分场、宝清县的部分、友谊农场全部、富锦市部分乡镇、集贤县部分乡镇、宝山农场、江川农场、桦川部分乡镇等等。这是一个过度带的地形地貌,碳酸盐草甸土的主要分布地区。草甸土是一个非区域性土壤类型,是一个大的土类,碳酸盐草甸土是其中的一个亚类。土壤性状上有碳酸盐反应,PH在7.2~7.8之间。属有碳酸盐反应的碱性土。而在黑龙江、吉林西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则是真正意义的盐碱土,那是以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为主要阴离子,钠离子占有一定的浓度。这样的土壤表现性状是PH大,最大可达11,小的也在7.5左右。这样的土壤性状表现是通透性极差(可以在农村平房上防雨),土壤盐渍度高。通透性差是因为钠离子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形成粉粒、粉沫;土壤盐渍度高,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年蒸发量在1200mm以上,而降雨量只有350-400mm,这样的半干旱条件下,土壤中的盐分离子会随着土壤水沿着毛管上升至土表,然后水分蒸发,而盐分则留了下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盐随水上,水散盐留”。特别是在早春,这些地区的蒸发量大,降雨量严重不足,因此在地面上可以看到白色的盐霜。
其次,我们了解一下植物根的生理和土壤孔隙及土壤溶液之间的关系。土壤孔隙是土壤性状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土壤中孔隙分为大孔隙(>0.1mm),这是通气孔隙,不能用来持水,是用来给根系提供呼吸氧气的空间。过量浇水,让土壤的大孔隙都充满水,就减少了氧气的浓度,导致根系呼吸所需要的氧气不足而死亡;第二个是毛管孔隙(0.001-0.1mm),这个孔隙之所以叫毛管孔隙,是因为它可以显现毛管作用,是持水孔隙,给根系提供水分,也是土壤中矿质养分主要的溶解空间;第三个则是无效孔隙(1纳米-1微米),这个孔隙只有几个水分子就可以堵住,对植物根来说是无效孔隙。而我们盐碱土中,这样的孔隙居多。这才是它通透性不好的主要原因。
在土壤溶液中,植物根系所能生存吸收养分是因为土壤溶液。一定的稀溶液性质,在一定浓度下是可以吸收的,越过一定浓度,则根不仅不能吸收,反而会受到它高浓度盐的作用而失水。这一点属于物理化学中的杜南平衡Donnan Equilibrium (这里不解释太多)。主要说明的问题就是,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在成为植物有用的营养元素时,都是化学上的无机盐,特别是阴离子(如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等)这些阴离子会增加土壤中盐度指数(用以衡量化肥 提高土壤溶液盐分浓度和渗透压的效应强弱的指标为 盐分指数)盐度指数越高,渗透压越大,越容易产生根系失水现象(烧苗)。而盐碱土的盐渍度高,不利于育壮苗也正是这个道理。
在了解了碱性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之后,就对碱性土育苗问题有了一定的知晓。综上所述,碱性土对水稻秧苗的危害不是所谓的碱(OH-)而是高的盐指数和低的通透性。尤其是通透性才是碱性土育苗最大的障碍,因此,在碱性土大量分布地区有一句农谚“砂盖碱,赛金板”,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当砂性土(大孔隙接近100%)和碱性土混合后,增加了碱性土的通透性,就是一块肥沃的耕地。
针对以上的论述,给大家提供一个盐碱土育秧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在盐碱土地区不要大量调酸,可适度调酸,因为调酸可增加根际环境中对某些微量元素离子的吸收。但要从提高通透性来着手,才是提高碱性土育秧水平的核心。也就是在碱性土的苗床土中加入30%的风砂土,充分混匀可有效地提高通透性;在置床建设上,可在置床上加入3厘米左右的风砂土,铺平后用棚室旋耕机将其混匀,并保持永久旱育秧田;壮秧剂中要补充充足的锌、铁、镁等微量元素,不要过量施用壮秧剂,因为壮秧剂的配方设计中,就对肥料有一个要求,就是盐指数不能超过8,如果过量施用,就会增加床土的盐度指数;要增加稀土有机肥、泥炭等对盐指数增加有缓冲作用的辅助物质,以有利于减缓因施肥、调酸带来的盐指数急剧增加。
碱性土育秧,应以育壮秧为前提,而不是防病为前提,因为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对水稻根系的侵染是属于弱寄生,壮苗才是防病最有效的办法。不能过量和多次调酸,多次或过量调酸会增加盐度指数;不能增加壮秧剂的用量;不能经常浇水;绝对不能防病用药时喷雾洗苗。
有许多人指导农民育秧时让大量调酸,说酸碱中和了,苗就好了,其实这是一个重大的误区,从本文的论述中,大家是不难看出来的。
今天就为大家写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多多领会,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公众号下面的留言中留言,我们丁丁群的专家会和大家一起讨论,并为大家归纳出完整的方案。
作者:孙彤阳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菇娘种植中常会遇到的问题
下一篇:稻农秋收后最应该做什么?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