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jpg

花生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19-09-19 作者:最新技术

   

  广植于各地,我国亦多栽培,种子供食用或榨油,茎叶为很好的绿肥。花于受精后下弯,且由于花柄的伸长使幼荚穿入土中成熟。低矮草本;茎常匍匐;偶数羽状复叶,有小叶2-3对,无小托叶;托叶与叶柄部分合生;花单生或数朵聚生于叶腋内,最初无柄,但有一极长、类似花柄的萼管;花冠蝶形,黄色,花瓣和雄蕊生于萼管顶部;花丝合生成一管,花药2型;子房有胚珠2-3颗;荚果长圆状圆柱形,稍呈念珠状,有网脉,不开裂,于地下成熟。

  落花生的果实为荚果,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形状有蚕茧形,串珠形和曲棍形。蚕茧形的荚果多具有种子2粒,串珠形和曲棍形的荚果,一般都具有种子3粒以上。果壳的颜色多为黄白色,也有黄褐色、褐色或黄色的,这与花生的品种及土质有关。花生果壳内的种子通称为花生米或花生仁,由种皮、子叶和胚三部分组成。种皮的颜色为淡褐色或浅红色。种皮内为两片子叶,呈乳白色或象牙色。

  主要种植地

  起源于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约于十六世纪传入我国,十九世纪末有所发展。现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其中以山东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

  栽培技术

  品种选用

  选用经审定推广的、生育期适宜、比较早熟、株型紧凑、结荚集中、抗旱性较强、较抗叶斑病、理化指标符合绿色食品花生要求的品种。主要有:唐油四号、白沙1016、锦花5号、大白沙、鲁花十二等。

  种子播前处理

  (1)发芽试验。要求发芽率达95%以上。(2)晒种与剥壳。播前要带壳晒种,选晴天9~15时,在干燥的地方,把花生平铺在席子上,厚10cm左右,每隔1~2小时翻动1次,晒2~3天。剥壳时间以播种前10~15天为好。(3)分级粒选。选种仁大而整齐、籽粒饱满、色泽好,没有机械损伤的一级、二级大粒作种,淘汰三级小粒。(4)根瘤菌拌种。种子拌花生根瘤菌粉,每667平方米用种量加根瘤菌粉25g,菌粉加清水100~150ml调成菌液,均匀地拌在种子上。

  整地与施肥

  (1)整地。秋季前茬收割后,灭茬,秋翻、耙、压后做成新垄。准备地膜覆盖栽培的地块,做成底宽75~80cm、畦高5cm,畦面宽65~70cm的畦,畦与畦中间做成20~25cm宽,15cm高的小垄,以备播种时取土用。(2)施肥。优先选用经绿色食品管理部门认定的绿色食品专用肥。随秋整地作垄,施腐熟圈粪、炕洞土、沤制绿肥等。施1.5万~3.0万kg/公顷,垄作开沟、疏施,畦作撒施。垄作栽培也可在播种当年下种前疏施农肥。播种时,施磷酸二铵150~225kg/公顷、硫酸钾75~120kg/公顷作种肥。酸性土壤随基肥施石灰。如pH值(酸碱度)6.0~6.5,施石灰450kg/公顷,pH值为5.5~6.0,施石灰675kg/公顷。

  播种

  (1)播种期。春季5cm土层地温稳定在12℃时,珍珠豆型花生即可播种。约在4月底至5月上旬,地膜覆盖栽培可稍提前7~10天。(2)播种密度与方式。垄作:垄距50cm,穴距13~17cm,即12万~15万穴/公顷,每穴播两粒。地膜覆盖畦作:一畦两行,小行距40cm,穴距13~17cm,每穴两粒,即12万~15万穴/公顷。(3)播种方法。垄作:开沟深5cm左右,因墒情而定。先施种肥,再以每穴两粒等距离下种,均匀覆土;镇压。覆膜栽培:分先播种后覆膜和先覆膜后播种两种方法。先播种后覆膜可采用机械或人工进行。机械播种可一次性完成整地、施肥、喷施除草剂、播种、覆膜、压土等工序。人工方法在畦面平行开两条相距40cm的沟,深4~5cm,畦面两侧均留13~15cm。沟内先施种肥,再以每穴两粒等距下种,务使肥种隔离,均匀覆土,使畦面中间稍鼓呈微弧形,要求地表整齐,土壤细碎。然后,喷除草剂乙萆胺,每667平方米用量40~60ml,对水50~75kg喷洒。如墒情不好,要加大对水量,均匀喷洒,使土壤保持湿润。最后,用机械覆膜或人工覆膜,要求膜与畦面贴实无折皱,两边攒土将地膜压实。最后在播种带的膜面上覆土成10~12cm宽、6~8cm高的小垅。

  田间管理

  (1)垄做栽培的田间管理。清棵蹲苗:苗基本出齐时进行。先拔除苗周杂草,然后把土扒开,使子叶露出地面。注意不要伤根。清棵后经半个月左右再填土埋窝。中耕除草:在苗期、团棵期、花期进行3次中耕除草。掌握“浅、深、浅”的原则,注意防止苗期中耕雍土压苗;花期中耕防止损伤果针。培土:开花后半个月进行培土,不要过厚,以3cm为宜。(2)覆膜栽培的田间管理。覆膜到出苗期间,发现薄膜破口或覆盖不严时,及时用上重新压埋、堵严。当幼苗破膜拱土,开始露出真叶时,扒去膜上的土,使子叶露于地表。发现缺穴,立即用催出芽的种子补种。开花前在畦沟内进行1次中耕除草。在开花下针到荚果充实期间,根据花生长势,可在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500倍溶液2~3次,并喷洒地果壮蒂灵加大营养输送量,促进果实发育,提高花生的产量。在此期间,如遇干旱,要及时灌水。

  病虫害防治

  我国花生病毒病主要有轻斑驳、黄花叶、普通花叶、芽枯等不同类型的病害。

  花生轻斑驳病毒病,由花生条纹病毒引起,感病植株首先在顶端嫩叶上出现褪绿斑,随后发展成浅绿与绿色相间的轻斑驳、斑驳,沿叶脉有断续绿色条纹以及橡树叶花叶等各种症状。早期感病植株,稍矮化,后期矮化不明显。轻斑驳病在田间流行具有发病早,扩散快,形成高峰早,流行频率高的特点。

  花生黄花叶病毒病,由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病株开始在顶端嫩叶上出现褪绿黄斑,叶片卷曲。随后发展成黄绿相间的黄花叶,网状明脉和绿色条纹等各种症状。病株中等矮化。黄花叶病的浒具有发生早,形成高峰早的特点。

  花生普通花叶病毒病,由花知矮化病毒引起,病株开始在顶端嫩叶出现脉淡或褪绿斑,随后发展成浅绿色相间的普通花叶症状。沿侧脉出现国徽状小绿色条纹和斑点。叶片变窄,叶缘波状扭曲。病株中度矮化,所结荚果多为小果,普通花叶病在花生生长前期发展缓慢,到生育中后期进入高峰,年份流行频率较低。

  花生芽枯病,由番茄斑萎病毒引起,病株开始在顶端叶片上出现很多伴有坏死的褪绿黄斑或环斑。有的叶片坏死,沿叶柄和顶端表皮下维管束褐色坏列,并可导致顶端枯死。顶端生长受到抑制,节间缩短,植株明显矮化。

  花生病毒病是花生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在我国北方生产区,尤为严重。

  花生病毒病,除芽枯病主要由蓟马传播外,其他病害如轻斑驳病、黄花叶病、普通花叶病则通过种子和蚜虫传播,种传病薯这些病害流行的主要初侵染源。种传率的高低主要受发病时期的影响,发病早,种传率高。种子带毒率与种子大小成负相关,大粒种子带毒率低,小粒种子带毒率高。在存在毒源和感病品种的情况下,蚜虫发生早晚和数量是病毒病流行的主要因素。传播病毒的蚜虫主要是田间活动的有翅蚜。一般花生苒期蚜虫发生早,数量大,易引起病害严重流行,反之则发病轻。花生苗期降雨少、气候温和、干燥,易导致蚜虫大发生,造成病害流行,反之则轻。

  防治方法:一是采用无毒或低毒种子,杜绝或减少初侵染源。无毒种子可采取隔离繁殖的方法获得。二是选用豫花1号、海花1号、豫花7号等感病轻和种传率低的品种,并且选择大粒子仁作种子。三是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地膜具有一定的驱蚜效果,可以减轻病毒病的为害。四是及时清除田间和周围杂草,减少蚜虫来源。五是搞好病害检疫,禁止从病区调种。六是药剂治蚜,播种时采用的呋喃丹颗粒剂盖种,每亩用药量为2.5千克-3千克,也可用25%的辛拌磷盖种,每亩用药量0.5千克,花生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发理蚜虫及时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喷洒,增强药效,以杜绝蚜虫。

  褐斑病和黑斑病

  (1)轮作倒茬:花生叶斑病的寄主比较单一,只侵染花生,与其它作物轮作,使病菌得不到适宜的寄主,可减少为害,有效的控制病害的发生。轮作周期2年以上。

  (2)减少病源:花生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病叶,使用有病株沤制的粪肥时,要使其充分腐熟后再用,以减少病源。

  (3)选用耐病品种:虽然目前生产上还没有高抗叶斑病的品种,但品种间的耐病性差异较大,一般叶片厚,叶色深的品种较抗病,在河南重病区宜选用豫花1号、海花1号、豫花4号和豫花7号等耐病性较强的品种。

  (4)加强管理,增强植株抗病性: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采取有效措施,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5)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当田间病叶率达到10%~15%时,应开始第一次喷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4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烩剂600倍~800倍液;或抗枯宁700倍液;或波美0.3度~0.5度的石硫合剂等。以后每隔10天~15天喷药1次,连喷2次~3次,每次每亩喷药液50千克75千克。由于花生叶面光滑,喷药时可适当加入粘着剂,防治效果更佳。抗枯宁对褐斑病效果较佳,代森锰锌对网斑病也有较好防治效果,多菌灵在叶斑病与锈病混发区,不宜使用。

  贮藏方法

  1、花生果储藏:花生果在仓内散存或露天散存均可,要求水分控制在10%以内,堆高不超过2米。在冬季通风降温以后,趁冷密闭储藏,效果更好。

  2、花生仁储藏:花生仁的储藏要合理掌握干燥、低温、密闭三个环节。对于长期储存的花生仁必须控制水分8%以内,最高堆温也不宜超过20℃,并适时密闭防止虫害感染和外界温湿度影响,保持堆内低温、低湿,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保持花生仁的品质。花生仁也可以进行气调储藏,如在真空度为400毫米汞柱的情况下,充以适量的氮气,可以抑制花生的呼吸强度和虫霉侵蚀。

  3、此外,花生在储藏中,最易遭致鼠害,应注意加强防鼠工作。

  营养分析

  落花生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内含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据测定花生果内脂肪含量为44%-45%,蛋白质含量为24-36%,含糖量为20%左右。并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也很丰富,特别是含有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有促进脑细胞发育,增强记忆的功能。

  落花生的种子富含油脂,从花生仁中提取油脂呈淡黄色,透明、芳香宜人,是优质的食用油。花生油很难溶于乙醇,人们可以通过将花生油注入70%乙醇溶液加热至39-40.8度,看其混浊程度,来鉴定花生油是否为纯品。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香猪

下一篇:鹧鸪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