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发现田地里面的蚯蚓很少了,这是为什么?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20-07-15 作者:最新技术


 

蚯蚓,是农田生态多样性的重要一环。土壤中蚯蚓数量的多少与土壤的疏松程度、土壤养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密切相关。有资料之处,每条蚯蚓可以翻动10-15立方米的土壤,这么小的蚯蚓确有这么大的活动范围和活动能力。而且,蚯蚓粪也是最优质的的有机肥料。由此可见,蚯蚓对土壤的重要作用。但是,现在农田土壤中蚯蚓的数量大幅度的减少,与化肥大量施用造成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差、机械整地、生态多样性单一以及土壤有机质缺失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1、化肥大量施用造成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差。曾几何时,农家肥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养分来源之一。但是在化肥逐渐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之后,化肥较为明显的增产能力受到农民朋友的关注,农家肥逐渐的退出我国农业生产。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很明显,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土壤的理化性质大幅度变差,大量施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甚至盐碱化的情况比比皆是。而这种土壤理化性质变差的情况,非常不利于蚯蚓的活动,这样的土壤环境对蚯蚓没有任何的吸引力。我记着80-90年代的土壤是非常松软的,那时候在田里挖土豆,经常能挖到筷子粗细的蚯蚓,用手根本拽不住,只能用工具才能将其挖出来。但是现在的农田,连小个体的蚯蚓都很难挖到了,不得不说化肥大量施用、滥用对土壤造成的损坏之严重。

2、机械整地。我国农业的发展与机械化的发展密不可分。但是,逐渐强大的农业机械力量对蚯蚓的种群数量减少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以前,我国以农耕文明为主,主要利用人力和畜力在耕地上耕作、整地,作业方式简单、单一,作业效率也比较慢。但是这种人畜在耕地上活动对蚯蚓种群数量的影响并不大。而对于机械化来说,深松、深耕、旋耕、耙地甚至使用动力驱动耙、联合整地机等机械来说,作业方式太过于多样化、对耕地的处理更为的细致,对蚯蚓的种群数量来说却是致命的。曾经看过一份资料,机械作业可能造成土壤中70-90%的蚯蚓种群死亡的情况。所以,机械作业看似发达,但是对于地下生物的破坏却也是致命的。

3、农药的大量施用造成的土壤生态多样性过于单一。农药对农业的安全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决定的病虫草害的防治质量和效果。但是,农药的大量施用对农田土壤的地下生物种群数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您细心的话,就会发现现今的农田土壤中除了地下害虫基本看不到其他的地下生物。为什么?就是因为农药的大量施用造成土壤生物的种群数量生态多样性过于单一,农田中除了农作物连一根杂草都看不到、地下生物的数量也大幅降低,蚯蚓的种群数量会丰富吗?必然也会受到较为直接的影响。

4、土壤有机质的大量缺失。目前,我国的耕地健康状态不如人意,表层营养土的流失以及大量的施用化肥,造成农田土壤的营养土层厚度变薄、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也大幅降低,导致可供蚯蚓的活动的营养土层厚度过于浅薄。同时,土壤有机质的降低也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也不利于蚯蚓的活动和繁殖。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想挖蚯蚓都需要到野外环境较为天然的土壤环境,就是因为这样的原生态土壤有机质相对丰富、土壤质地相对松软,也有利于蚯蚓的活动。

因此,造成我国农田蚯蚓数量大幅降低的因素很多。想要逐渐的恢复农田中蚯蚓的数量也有一些方法,只不过还是需要时间才能达到这个目的。比如说休耕、增施有机肥、减少机械作业的强度和次数,都是可以逐渐的恢复蚯蚓种群数量的方法。

作者:才艺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