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将接连进行重磅航天发射环球时报 2018-12-07 作者:张亦驰 刘扬 |
2018年的世界航天发射,开年头几个月就好戏连台,而刚刚进入12月,不仅没有出现收官的状态,反而呈现出多个航天大国的重磅发射任务接踵而至的情况:莫斯科时间3日14时31分,俄罗斯“联盟MS-11”号飞船在拜科努尔发射场成功发射。10分钟后,该飞船与第三级火箭成功分离,进入近地轨道,并自主飞向空间站。按照计划,紧随其后,美国“猎鹰9号”火箭将进行一次一箭64星的创纪录发射,这也是该型火箭首次进行第二次复用。在美俄之后,中国航天也将进入一个高光时刻——嫦娥四号将在本月发射并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国际空间站摆渡车”成功复飞
据俄罗斯塔斯社3日报道,俄“联盟MS-11”号飞船当天的发射是10月11日俄“联盟-FG”运载火箭发生故障后,俄首次载人航天发射。此次任务组成员包括俄航天员奥列格-科诺年科、加拿大航天员戴维-圣雅克和美国航天员安妮-夏洛特-麦克莱恩。他们将在空间站驻守194天。在此次载人发射前,俄利用各型“联盟”火箭进行了数次无人发射。为确保此次发射安全,俄派出15架米-8直升机和包括2架图-142M3在内的13架飞机保障搜救工作。另外,还在日本海派出救助船只。
报道称,俄航天员奥列格-科诺年科是本乘组最具经验的“老司机”,曾多次前往空间站。他2日表示,前往国际空间站的人员完全相信俄航天技术的可靠性。所有人员从心理上和技术上已对即将到来的起飞和任何飞船上可能发生的状况做好准备。
按照多家航天专业类网络媒体与公众号的数据统计,此次发射应该是本年度全球的第100次航天发射。中国航天专家庞之浩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联盟”号飞船的恢复发射意义重大,因为目前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是执行俄罗斯、美国、欧洲、日本、加拿大航天员天地往返运输任务的唯一航天器,空间站一年的运行费用要30多亿美元,在轨寿命也不算太长了,所以一定要珍惜。上次发射失败对于国际空间站的运营影响较大,目前国际空间站上只有一个乘组,如果本批次航天员没有进入太空的话,现在在轨乘组很快就要返回地球,那空间站就会唱“空城计”了。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经济损失与科研损失都很大。同时,这对于全球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影响也会很大,尤其是对于航天员心理的影响。综合这些因素,目前急需一次成功发射来鼓舞士气。据报道,此次发射将采用快速对接模式,6小时就可以将航天员送到空间站,万一快速对接模式不成功,用标准对接模式两天到空间站。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吉姆-布莱登斯汀3日在推特上称,此次飞船发射已顺利入轨。感谢罗戈津先生及NASA和俄航天集团团队的奉献精神,此次发射顺利。
美要用“三手”火箭发64星
和“联盟”复飞相比,美国“猎鹰9号”火箭将于当地时间3日(北京时间4日)进行的发射也毫不逊色。这枚火箭将以一箭64星的方式,创造美国一箭多星新纪录。
据报道,此次发射载荷包括49个立方卫星和15个更大些的微型卫星,这些卫星属于17个国家的34个政府和商业组织,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印度、泰国、韩国、加拿大、约旦、哈萨克斯坦和9个欧洲国家。该任务同时是第一次使用整枚“猎鹰 9号”火箭为多个客户运送小型有效载荷。
此次发射的“猎鹰9号”Block5火箭,是首枚重复使用两次(也就是总计使用3次)的火箭。这枚火箭芯一级编号为B1046.3,其中3代表使用次数。之前,B1046于5月11日发射,并于8月7日进行第二次发射。按照计划,该火箭的第一级将在完成本次发射任务后在位于美国西海岸的海上平台上进行再一次回收。
对于美国的这次发射,庞之浩认为,虽然一箭64星数量比较多,但这次发射的最大看点应该是在火箭方面。因为这次是美国SpaceX公司首次使用“三手”火箭进行发射,也就是说火箭的第一级是第三次使用。如果这次发射能成功,就意味着SpaceX向运载火箭多次重复使用又迈进一步,按照他们之前的计划,是要将一枚火箭进行上百次重复使用,以便最大程度降低成本。
期待嫦娥四号一飞冲天
除了美俄,中国也将在12月迎来一次重量级航天发射。按照计划,中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于近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此次任务的最大亮点是,中国将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这被认为是工程技术和空间科学的双重跨越和创新。
这次着陆的难度要比以往的月球探测器在月面软着陆更大。专家表示,由于月球的遮挡,月球背面无法与地球进行直接通信和测控。为此,我国于2018年5月发射了“鹊桥”中继卫星,目前工作在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将为落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提供地月中继测控和数据传输服务。
同时,在月球背面着陆的科研意义也很大。由于月球屏蔽了地球的无线电干扰,月球背面的电磁环境更干净,为开展空间科学领域最前沿的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提供了理想场所。
据介绍,这次承担月球背面巡视探测任务的月球车,基本继承了玉兔号的状态,但针对月球背面复杂的地形条件、中继通信新的需求和科学目标的实际需要,进行了适应性更改和有效载荷配置调整。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