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世界首颗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航天器

网易军事 2018-12-07

  嫦娥四号登月探测器,是世界世界首颗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航天器,它将于今年12月份发射升空。说到它的由来,它其实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肩负着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的任务。

  据介绍,这一次,嫦娥四号作为开发平台、验证平台、应用平台,将为社会资本提供技术验证、产品搭载、数据应用等条件。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曾说过,探月工程希望以嫦娥四号为试点,探索引入社会资本的新模式。希望一些有志的科技人员、科研单位和企业,通过这个平台想出更好的想法,验证试验一些好的产品。

  不过,为了这次探测,我国先发射了一颗名叫“鹊桥”的月球中继卫星,然后在年底再发射落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探测器,这是为什么呢?

  这要先从月球的特性谈起。通过已发射的大量绕月探测器人类了解到,月球背面与正面存在很大差异。从整体上讲,月球表面可分为月海和月陆两大地理单元。月海主要是玄武岩,月陆主要是斜长岩。月球上共有22个月海,其中19个分布在月球的正面,月球背面只有东海、莫斯科海和智海3个月海。月球上颜色较浅的部分类似地球上的“陆地”,称为月陆,月陆比月海更古老,保留着更为原始的状态。月球背面颜色较亮,月陆居多,撞击坑分布密度也比月球正面高,地形更崎岖。对其开展形貌、物质组成、月壤和月表浅层结构的就位综合探测,有望获得月球最古老月壳的物质组成、斜长岩高地的月壤厚度等重要成果。

  天文专家们强调,虽然有嫦娥一号到三号探月飞行器的成功经验,但是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仍然有很大风险。因为过去有许多月球太空船拍回照片,太空船在飞临月球背面时,和地球之间的无线电通讯会暂时中断,必须等到飞出轨道之后才能恢复通讯。美国在执行在阿波罗任务时,服务舱的主引擎必须在月球背面的时候重新点火,在太空船重新出现之前,地球控制中心都会为此而非常紧张。

  嫦娥四号是无人探测器,虽然风险自然小得多,但是如何给飞临月球背面的飞行器发出指令,遥控它准确着陆在预定位置,并且顺利接收传回的图像数据,还是个不小的技术挑战。

  不过,一旦嫦娥四号成功登陆,中国科学家们就能更全面地了解月球环境,并趁着月球背面没有地球电磁讯号干扰,进行太空观测,为今后的太空探索做好准备,这将是个了不起的壮举。

  嫦娥四号有可能给人类提供更多关于月球内部的信息。就拿南极艾肯环盆地来说,它是月球远面的重要标志,这个火山坑的地壳很薄,以至于可以看穿地幔。收集这个区域岩石的数据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组成月球的岩层。

  正是因为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电磁环境非常不同,月球背面电磁环境非常干净,是天文学家梦寐以求开展低频射电研究的场所,所以说能在月球背面放一个低频射电的频谱仪,这将会填补上国际的空白。

  未来,嫦娥四号如果成功发射将有望实现三大历史“壮举”。

  第一,嫦娥四号将回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器造访月球背面。第二,它将实现人类航天器在地月拉格朗日2点对地月中继通信;第三,它将首次为科学工作者提供月球背面空间科学研究平台,有望获得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这些对于中国探月工程都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

  中国的探测器未来将会落在月球更多的地方,探测更多的东西,为人类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网易军事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