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科学 军事 健康 人物 独家 科技 人文 生活 母婴 V视 资讯
886803908198168589.jpg

电信诈骗的心理游戏

来源:科普社 2016-05-17     

  电信诈骗案件日益猖獗,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据统计,2015年全国共有4.38亿人接到过诈骗信息,涉及骗发案件59.9万起,被骗走222亿元,其中单一案件涉案金额高达1600万元。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值得我们思索:为何不法分子如此猖獗?诈骗者如何利用自身心理条件实施骗术?受骗者的哪些心理弱点导致其屡屡上当?电信诈骗是什么?别名:通讯(网络)诈骗通过方式:电话、网络和短信骗术: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实施手段: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电信诈骗三步骤,一不小心就上钩冒充身份,骗取受害人信任近年,冒充公检法进行电信诈骗是涉案金额最高的一类骗术,也最易使人们中招。诈骗者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得的受骗者个人信息例如身份证号、住址等隐私,然后通过网络改号软件伪装成警方办公电话拨打用户手机,并让受骗者拨打114查询验证,进一步增强信任。震慑、恐吓受害人骗子会通过声色俱厉的语气,强势震慑并控制受骗者;同时,以账户被冻结、身份被盗用涉嫌犯罪的名义恐吓受骗者,让其彻底相信自己随时可能会被逮捕。入局转账这时,骗子将提出资金调查等转账方式让受骗者“证明清白”。并电话遥控转账全程,卷走全部存款。更有甚者,在骗局结束后还会不断电话威胁受骗者继续转账,直到吃干榨净为止。冒充国家公职人员或银行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诈骗,是让受害人感到事态紧急,不得不为。

  主要手段有:其一,以你的银行账户涉嫌贩毒、洗钱、欠费为由,要求将卡内资金汇入指定“安全账户”;其二,利用伪基站技术,冒充银行以短信提醒用户称银行卡在某地刷卡消费或被扣除高额年费,让用户回电并设法套取账户信息;其三,冒充税务部门工作人员谎称可以退税,要求受害人将钱存入指定银行卡。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重庆电信研究院) 信息安全专家

  电信诈骗如何进行“心理游戏”?随着诈骗手法不断“升级换代”,人们大呼防不胜防。而电信诈骗的“心理游戏”又是如何进行的?骗子受过专门培训,是高明的“心理学家”,善于揣摩人的心理弱点,把人一步步引入陷阱。 

  ——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 桑志芹

  开放式聊天进行“套话”在心理学中,这类“开放式聊天”通常以一些宽泛性的问题很容易让人放松警惕而在关键之处留下空白,从而把受骗者引入设置好的陷阱,进而套取信息进行诈骗。谎称犯罪进而震慑、恐吓这类罪犯,通常是冒充一个权威部门,并抓住了人们恐惧涉案、息事宁人的心理弱点,由骗子扮演各种‘角色’实施诈骗。”犯罪集团内部分工很细,普通话讲官腔“训练有素”,根据脚本扮演公检法角色,接电话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一听很害怕,很难识别。——中央政法委书记 孟建柱以亲友身份获取信任为了达到让受害人信任的目的,诈骗者会事先掌握多项有关信息从而形成一个能够导致信任的信息链。QQ盗号诈骗、朋友圈盗号诈骗等手法,都是骗子利用木马病毒盗取,用于分析出有诈骗价值的对象,抓紧时间学习和模仿。一旦发现哪天有机可乘,编造各种借口借钱。市民对亲人、朋友等“内团体成员”的防范心理非常弱,甚至没有防范。犯罪团伙通过巧妙设置的诈骗环节,让受害人迅速认为对方就是自己的好朋友、亲人,实施诈骗。 

  ——清华大学心理系专家 田林

  制造危机事件,调动“应激状态”人们面对危机事件通常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应激状态”。这会导致决策水平的直接下降。骗子就是利用一些突发的危机事件向受骗者施加心理压力,让其在高度紧张中做出不理智的决定。